开发区应该是同一产业链上所有要素的规模化聚焦
——西安市渭北工业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金乾生先生访谈录
导读:2015年5月20日,西安高新区某茶馆,我和同事与西安市渭北工业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金乾生先生就产业与开发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采访与交流。金主任认为,市场和经济发展的正常情况应该是:产品支撑企业,企业支撑产业,产业支撑经济,而中国目前的现状是有企业无产业,有开发区无产业集群。我们应该关注生产关系,让我们的生产方式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是目前中国企业最大的问题。开发区是体制机制和产业、技术创新的试验田,一个开发区最好只做一个主导产业,下大力气搞清楚自己适合发展什么,然后收摄住欲望,不要见什么项目都想上,努力将同一产业链上所有生产要素往一块聚集,迅速形成产业集群,各类企业在产业链上形成分工合作关系,共同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这才是中国开发区的出路所在。
中国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记者问:关于产业发展的几个特点?
金主任答:产业发展有如下几个特点:1、链条化的:诸多的企业都在从事一个产业,而不是一个企业产量一大,就叫产业,例如:延长石油和中石油,虽然产量很大,但他们仍然是一个企业,不是产业,因为没有形成上下游链条上的配套关系。即使他说他有勘探、开采、冶炼,但是如果他一家把所有的上下游链条上的的事全干了,也不能叫做产业。2、专业化的:大家有专业的分工,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合起来做成一个产业。3、集群化、规模化的:没有规模,没有形成群体的规模效应,也不能说是产业。中石油、中石化也不能叫产业,因为他没有形成大产业集群。他就是一个相对垄断型的大企业,他不叫一个产业集群。4、商业化的,市场化的:一定是面向市场和客户的,不是面向产品和型号的。例如:中国的农业和工业也不是产业,比如说航空,是给部队生产产品的,面向的是型号和科研,用的是科研和试制的方式,面向的不是民机市场,不是航空公司,所以他不是产业。必须是四个条件全部符合,他才是产业,符合其中三个也不是产业,链条化、专业化、集群化、商业化四个特征,缺一不可!
记者问:中国目前产业发展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金主任答:中国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中国目前的现状是有企业无产业,有开发区无产业集群。中国没有产业,中国的企业在国内都是山大王,占地为王,走不出国门,一走出国门,就遇到大问题了。因为我们玩的是产品和企业,人家玩的是产业,是航母联合作战群,咱们是单个舰艇,咱们怎么跟人家玩呀?能打仗不,所以更重要是怎么做事,怎么生产,是你的生产方式。马克思讲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是两个东西,我们中国人从来不去考虑这个。我们光注重生产力,没有人注重生产关系 ,我们的生产方式是不是适应我们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呢?所以中国到目前为止,我们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产业的转型升级。党中央国务院不断的提出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可我们转了吗?升了吗?为什么呢?生产方式有问题!我们用的是小农经济方式,做大产业,做现代产业,根本是不可能的。
我们看一下工业的发展过程,第一个过程是:手工业阶段,他生产的是手工业产品,用的是家庭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第二阶段是传统工业:大小工厂,玩的是大而全、小而全;我们现在面对的是现代产业:汽车,电子、航空、物流、金融都是,我们全部是同质化的模式。我们用的是同一模式,所以别人讲,犹太人开一个加油站,第二个人一看,你开个加油站很赚钱,你的车流量、人流量都很大,我就在你旁边开个小餐馆,也很赚钱,第三个犹太人就会开个小超市,第四个人就会开个小咖啡馆,大家都赚钱。我们中国人开加油站也很赚钱,那么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都会开加油站,严重同质化,最后搞价格战,所以大家都不赚钱。我们把能赚钱的事,最后都做成了不赚钱的事!所以第三个阶段,我们要做是现代产业阶段:专业化分工、链条化配套、市场化合作、集群化发展 四大特征。专业化分工:企业必须要有专业化分工,没有专业化的分工,他玩不下去!为什么我们的国企能玩下去,因为他是垄断,有国家保护,如果没有国家保护,完全到了市场经济,我们不保护他的垄断,他就死了。
记者问: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障碍或困难是什么?
金主任答:产业转型升级是大家在经济发展方面面临的瓶颈性问题,大家都在那个地方,把注意力集中在产品更新换代的技术上研发上,那是不够的,那个是做事本身,而不是如何做事。我现在讲的是生产方式,你那个是生产力的问题,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事。所以我要呼吁是大家应该更多的来关注生产方式的问题!转型升级首先转的是做事的方式。我这个意见,到现在还没有一个中央领导能听见,因为人微言轻,所以我认为我是中国唯一的产业专家,没有第二个,所以我觉得如果能把我意见传播出去,我觉得对国家来讲,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产业转型升级最大的障碍有以下三个。
第一大障碍是思想意识障碍:小农意识随处可见,你是你,我是我,我们只是竞争对手,我们没有合作伙伴,中国人和中国人,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要想合作何其难,是因为小农意识在做崇,有利益都想独占,你看当年东部地区发展起来,他有一句话,叫有钱大家赚,你看温州人做打火机,他是把这个当一个产业去做的,大家分工合作,很快就做大了市场,占领了国际市场,如果每家都是小作坊,每家都自己做打火机,你怎么能做大,不可能呀!
第二大障碍是体制障碍:我刚才讲的四化的发展方式是市场造就的,是市场推动下走向专业分工合作的,不是政府推动的结果。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家乡卖的那个岐山哨子面,农民卖岐山面都知道专业化。开始时家家户户支个锅开始卖岐山面,吃面的人来了,都往自己家拉,打价格战,结果客流量不够,家家户户都赚不了钱,结果他们自己也觉得有问题,就开始分工合作,离路近的,就负责往里招呼人,有人负责做销售,离路远的就负责供材料,供面呀,哨子、半成品、醋呀,锅盔、凉皮什么的,你只需要到我家去拿就行了,专业化分工,配套化服务,结果哨子面产业就起来了。什么是产业链?什么是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个什么样的结构,我们真正的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了,我们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做事了,我们就会大中小型各类企业在产业链上形成分工合作关系,而不是大大小小的企业都在那个地方竞争,恶性竞争,就和干开发区一样。我是干开发区的,所以我懂开发区的产业。全国的开发区政策雷同,体制雷同,模式雷同,产业雷同,四大雷同,没有个性,所以同质化竞争,争地价,你便宜,我比你更便宜,你零地价,我连厂房都不要钱,你厂房不要钱,我未来免三年税,你免三年,我免五年,你免五年,我免十年。我指导了个小公司,在蓝田,做家具工业的,政府没花一分钱,就由企业出钱,在那个地方建设,围绕产业链做文章,把家具上下游产业链搭起来,他把这些家具生产企业从东南沿海招来,这些企业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就行了,这才叫做产业园区。产业为主,不管土地也罢,政策也罢,大家都是为产业服务的,包括房地产也是为产业配套的,没有产业,没有企业,房子给谁住?归根到底,支撑一个国家的是产业,所以城镇化首先是产业化,其次才是城镇化。我有一个产业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自然而然就有人在这吃,在这工作,在这生活,孩子在这上学,他不就是个小城镇了吗?我认为中国的开发区,在二十世纪的时候,经开区也罢,高新区也罢,都是改革开放体制创新的结果,那时候老体制、新体制交替,大家都愿意用新体制,新体制充满活力,高效率,现在的开发区都是政绩思维的产物,换一个领导干部,弄一个开发区,不愿意抱别人的孩子,更不愿意养别人生的孩子,而这种思维全国都一样,不唯独是陕西,所以这是领导的事情,我不太好说。真的要造一个开发区,要搞清楚,这个地方适合发展什么产业,连适合发展什么产业都不清楚,就把那个面积搞的很大,而且越大越好,最后是什么结果,那就是听天由命吧,所以全国各地,企业也来找我,开发区也来找我,搞航空的也来找我,因为我干过航空,为什么找我,因为找我谈一谈,可能就明白了,我给人做咨询还是义务的,为什么义务的,就是希望大家能明白,别糊里糊涂。所以我觉得产业是最核心的,企业支撑的是什么?是产业,产业支撑的是什么?是经济,而产品支撑的是什么?是企业,是三个层次,是产品支撑企业,企业支撑产业,产业支撑经济,我们现在有产业吗?我们没有,我们直接是产品支撑企业,企业直接支撑经济,中间是断层。
第三大障碍是知识性障碍:基本的产业常识缺乏,产业知识不具备。所以我觉得现在的整个的产业经济发展,遇到了比较大的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但我从产业这个角度来看的话,转型升级升不上去,因为转型升级是要我们企业来转型升级,我们转型升级上不去,就无法从传统企业上升到现代企业,或者贸然进入,但不能持续,也不能长久,这就成问题了。所以我觉得我们中国要把产业发展当做当务之急,当做重中之重,一个地方不多干,一个地方只干一个产业,干一个像样的产业,干产业集群,整个要素往一块聚集,往大里干,你看咱中国在世界上是什么感觉,大家看问题时看的都是表像,都是一个面,大家在研究硅谷,其实我们中国人把硅谷的精随没有学到手,大家都知道硅谷是高技术加风险投资造就了硅谷,实际上这只是表像,高技术加任何风险投资,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产生反应,不唯独在硅谷,为什么硅谷就那么厉害,诞生了那么多世界级的企业,是因为硅谷做的是计算机,是同一产业链上的要素聚焦,如果他像我们国家的开发区一样,见什么干什么,他还能是硅谷吗?我们是捡到篮子都是菜,急功近利,短期行为,而且是前期什么都要,后期只看大的,不管小的,虽然小,但他是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时,他也很重要,而且小和大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所以他的技术创新,他的源动力在哪里?源动力在市场,他有市场的需求,他的爆发力在哪里?也在产业链本身,他的产业链一起来,他的支撑点就起来了,产业生态环境就大大改善了,他是在一片沃土上成长 ,我们是大杂烩。我把开发区的投资环境总结为三个,目前我们有两个,一个是城市环境,城市环境就是环境优美、 宜业宜居、生态环保;第二个就是投资环境,投资环境就是政策优惠、服务周到、办事高效;可是我们缺少第三个——产业环境,产业环境就是产业配套能力和产业要素保障能力。产业程度低产业体系没有形成它不仅仅影响的是你的经济发展,它影响的是你整体的一个国际竞争力。就像中国农业,中国农业有国际竞争力吗?我们的农产品目前还是公司加农户,公司做市场,农户搞生产,因为你是农户在搞生产,你没有办法规模化、也没有办法标准化、更没有办法大面积推广新技术,你的产品质量保障你就上不去,所以各种食品安全问题就来了。你不是产业体系,各种食品安全就无法保障,产业体系里,它的技术体系、生产体系、质量体系,都是配套的。这些你都没有,所以食品安全解决不了,你要是个产业体系,那我们太好解决了,你的工艺保障就可以解决了。我再拿航空举个例子,我们没有产业化,没有把整个产业体系建立起来,为什么没有建立起来,因为我们是军品。我们没有产业化,就我刚才说的四个特征没有形成,所以满天飞的都是外国飞机,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这是经济上最大的损失,我们大量外汇要用来买外国飞机,我们自己生产不了,这还是小问题,大问题是国防不安全,为什么不安全,说是那么好的军机国防还能不安全,又错了!为什么又错了?我国军机形成的是科研试制能力,它只能给你小批量的提供产品,打仗时要的是什么,要的是大批量的产品和大批量的装备部队,大批量的生产能力在哪里?在民机哪里!军机是小批量的科研试制,民机是规模化的工业生产体系,所以说打仗时把民机生产停下来去生产军机,你规模化的装备能保障,军民融合是两条腿走路,你有军无民,只有一条腿,打仗时就抓瞎了。你连仗都打不了,还有什么输赢。咱们的企业,动辄几十万人,但和农民种地的方式是一样的,从零件到整机都是在一个厂里生产,没有形成我说的产业化,这就是转型升级的根本问题所在。我们只看到技术和生产,没有看到生产方式、组织管理方式的差距。如果这一点国家意识不到,问题就严重了。
开发区 :应继续发挥创新试验田的作用
记者:作为推动产业与开发区发展的资深专家型官员,您认为真正的开发区应该是什么样的?
金主任答:开发区应该是两个创新的试验田。第一个创新是体制创新。就是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从哪个地方先建立起来,应该从开发区先试验,全国开发区到现在为止,这个功能完全退化。这个功能一退化,开发区整个的活力就没有了,开发区和传统的形式越来越没有区别,或者叫区别越来越小。我的一个观点是如果开发区在体制创新上不往前走,开发区就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没有意义,因为传统的经济区比你更加健全,如果要发展经济它完全可以发展,为什么要叫你发展,所以仅仅把开发区的职能定位在经济产业发展上,我认为是不够的,我认为首先要让她来承担一个体制创新实验田这样的一个责任,完成这样一个责任。现在还有几个开发区在完成这样的责任,放大到整个国家来看,整个国家30多年的高速发展,内生的动力到底是什么,就是改革二字。改革方向很清楚,路径很清楚,就是由高度传统的计划经济往市场经济改,因为这样改,民间企业,民营企业才有机会,民间力量才有机会,民间力量一启动起来,不管内资的外资的启动起来,没钱要发展的问题就解决了。中国有个很有意思的发展现象,各省按经济排名,越是非公占的比重大就越排在前,越是在后面的非公经济的比例越低,就业就更不用说了,不管是从经济的贡献、就业的贡献、还是社会稳定的贡献,非公经济都是做出很大的贡献,非公经济是体制改革带来的,如果我们抱着原来的体制不放,他哪里有机会?那么现在遇到问题了,为什么遇到问题了,我认为首当其冲的是改革受阻造成的,你改不动了,改不动发展活力就没了,就这么简单。有些人说什么既得利益集团如何如何,其实我认为首先不是利益集团,是观念老化造成的。观念老化造成了往前迈这一步时,思想受阻,人为利益是第二位的。没有多少人说为了自身利益而不考虑国家利益,我不相信的。不管是组织团体或是个人,没有人把组织利益或是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但是观念受阻就不一样,我不能再往前走了,这些领域不能让民营企业来干,不能让外资企业干,只能国企干。我们有一句话说:“与国计民生相关的都是国有企业的”。我认为恰恰相反,越是和老百姓生活相关的,越应该放开。道理很简单,因为有了市场才有竞争,从市场竞争来说,企业要往上提质量往下压价格,从企业自身来说,往下降低成本,往上提高效益,这就是竞争给企业自身带来的好处。竞争仅仅给企业能带来好处吗?竞争更大的好处是资源配置最优化。让最好的资源往最好的企业流动。比这个好处更大的是消费者可以得到实惠。我们恰恰是相反,造成收入低高消费,因为油不能市场化,因为通讯不能市场化,大家都会对比!在美国打电话是多少钱,在中国呢?在英国油是什么价?在中国是什么价?人家为什么不对比!所以我刚才讲做事的方式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才是真正的生产关系。 经济活动就是资源的经营,就是财富的创造。这就是经济活动的本质。财富的创造它有个铁的规律,低成本高效益,你就能发展就能生存。如果是高成本低效益,那么你就是赔了吗,那么你是赔的你还要让它存在,你还不能让他倒闭怎么办了,涨价!垄断了涨价,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所以我们这个体制的好处是什么?我们从表面看是保护国有,实际上是保护高成本低效益,所谓保护高成本低效益的结果是损害消费者利益。所以百姓才有移民,问题的本质就是这样子,所以从国家来讲,改革不能停,改革时刻都不能停,一刻都不能停,我们把经济交给民间,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把政权和军队掌握在党的手里。前30年中国经济发展就是国退民进的改革,所以经济才会发展,后来就是国进民退,经济就到退了,这个道理就这么简单。很多人说什么什么不行了,首先是经济体制不行了,我是说开发区有两个创新,第一个是体制创新。开发区开始的时候,它是一个高效精干的机构,不对应上面设立各种各样的委办局,叫做小机构大服务,小政府大社会,这就是创新。你现在看开发区还是小政府小机构吗?越改越像传统政府了,是因为你不创新你往后退了,这才是问题所在。我是由引申国家来看开发区的,开发区只是国家的一个缩影,改革你不敢改,不敢动,那你经济就受损,效益和收入就下降,老百姓就只能低收入高消费。
第二个是开发区产业、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然后让新兴产业,雨后春笋一样从开发区不断的生长出来,由小到大。你看咱们新兴产业,你比如说通讯产业,中兴、华为都是从深圳那试验田里长出来的,你像马云都是从民间长出来的,哪一个是从政府这个盘子里长出来的?企业也罢,经济也罢,它的核心就是低成本高效益,那你怎么做低成本高效益呢?我觉得把经济交给民间,然后把发展交给市场。我认为这是唯一的办法和出路。所以开发区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经济创新、管理创新、市场服务创新等等这些方面都应该走在全国前面。不是光在那个地方圈地、不是光在那个地方搞房地产,不是光在那个地方去给国家要政策,一会儿要政策,一会儿要政策,国家没有政策,不行了,咱就完蛋了。政府的目的是什么,政府的目的是要让你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是要叫你搞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如果把本质放弃了,你要再多的政策没有用,要的越多越没用,就是你要的这个水也罢、肥也罢,你是要育苗,结果你不在苗和树上找,你光在水和肥上打转转,这不行,所以我觉的全国的开发区,如果不在体制创新上下功夫,它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如果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产业创新要是推不动,它的生命力就已经终结了。
记者问:您认为开发区发展的趋势如何?
金主任答:我认为开发区发展要有几个趋势:一,要往专业化发展。所谓专业化就是做产业链,要差别化定位,差异化发展,要打造自己的产业链产业集群,这叫专业化。二,就是要一体化。所谓一体化,指的是城乡一体化,不是城是城乡是乡,是要让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从开发区建设事业中享受到红利和好处,要把农民变成产业化工人,要把农民变成城里人,让他们像城里人一样工作,像城里人一样有尊严的生活,要享受城里人一样的教育医疗,这才叫城乡一体化。这都要从观念上有很大的转变,是两种观念的博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强拆现象,有那么多在强拆中发生的悲剧,是因为利益没有分配好,有人不愿意拆,才会产生强拆的,如果我们把利益一致化,就不会有这么多悲剧发生。而这个利益一致化是要从体制机制政策上去保证的,这才是一体化。三,市场化。市场化指企业进来干开发区、干产业集群,而不是政府自包大揽,政府你来规划,你来管理土地,你来出台政策,你来推动招商引资,让企业融资,企业开发,企业在那地方运作完全可以,让企业成为主体,这样把政府的负债也降下来了,不像现在一样老在清理地方债务,这都是创新的方向。四,生态化。就是我们生态建设要跟上。五,高效化。指的是高产出高效益化,就是每平方公里土地你干别的都不如干开发区,这才叫开发区,你一家一户种地肯定效益是最低的,要是拿来干一个简单的工程可能比种地好点,但是我要把它变成开发区,变成高科技,那它的产出要高很多,所以要算每亩土地产出是多少,你现在的产出是多少,未来预期的产出是多少,所以我觉得咱们合作以嘹望杂志搞一个全国开发区产业排名。六,创新化。做改革的先锋。这可以说是开发区六个缺一不可的发展要素。 (新华社瞭望陕西 张颖 王小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