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以宣传国情国力、关注民生民意为宗旨,为基层提供学习交流、信息咨询服务,系全国信息资讯服务类门户网。
编辑:朱小姐 投稿邮箱:gqdtck@163.com
中国国情在线

高原特色产业的生动实践——云南省昭通市“守初心、担使命”打造“六个百亿元”产业综述

作者:朱德华 胡华玉来源:本网讯 浏览:2530 发布时间:2019-11-29 18:53

高原特色产业的生动实践

——云南省昭通市“守初心、担使命”打造“六个百亿元”产业综述

《昭通日报》记者 朱德华   昭通市委宣传部 胡华玉





地处乌蒙山腹地的云南省昭通市,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一个贫困大市。

截至2014年底,全市11个县(市、区)中有国家级贫困县(区)10个,其中深度贫困县7个,贫困人口高达184.37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的三分之一。

下功夫打造苹果、马铃薯、竹子、天麻、花椒、特色养殖“6个百亿元”高原特色产业是昭通市委、市政府“守初心、担使命”助推脱贫攻坚的鲜活样本和生动实践。

种好三棵“摇钱树”

过去不起眼的三棵“树”,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和全市各级干部群众的精心呵护下,已成为全市覆盖面最广、受益群众最多的三棵“摇钱树”。

第一棵——苹果。

 

 

苹果种植在昭通具有悠久的历史,品质也很好,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根本的原因还是缺乏龙头引领,小打小闹,自生自灭,很难走向广阔的市场,形成竞争优势。昭通引进陕西海升、重庆天锦、浙江东达等企业建设苹果产业基地,目前苹果种植加工营销企业近20家,初加工脆片、浓缩果汁企业4家;果品贮藏冷库、气调库近300座,贮藏能力达2万吨,占全市总产量的3.44%;苹果专业合作社发展254个,创建省级示范社1个,发展社员近2万名。

海升集团自20148月与昭阳区农投公司合资,组建昭通超越农业有限公司以来,已投资12.5亿元,在昭阳区永丰、布嘎、苏家院三个乡(镇),建成矮砧密植苹果示范园5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示范园。

2019年,昭通苹果产业7万亩新植任务如期完成,到2020年,全市新植苹果27万亩,总面积达72万亩,实现综合产值近100亿元,辐射带动农户13万户52万人,其中覆盖贫困户1510051300人,生产基地带动扶贫1010033800人,四个田园综合体建成后将带动扶贫500017500人。苹果产业在昭通脱贫攻坚中推动作用日益彰显,实现了苹果产业发展和贫困户脱贫的有机结合,有效增强了扶贫“造血”功能。

第二棵——竹子。

 

 

昭通特有的筇竹笋被誉为“笋中之冠”,方竹笋则享有“笋中之王”的美名。2018年以来,昭通市委、市政府将竹产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富民强市进程的六大高原特色产业之一来抓,提出了“双百”发展目标,即依托北部8县(市)现有竹资源和区位优势,到2020年全市新建标准化竹产业基地100万亩、确保种植规模达360万亩以上,完成低效竹林改造100万亩、确保稳产高产竹林面积达177.8万亩以上。到2022年力争全市竹产业总产值达百亿元以上。

彝良县按照短能脱贫、长能致富、远能赏绿的发展定位,把竹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进行培育和打造。大关县从育苗到种植,再到竹笋加工、竹材加工,全产业链条打造竹产业。截至20196月底,全市已完成新建标准化竹产业基地46.39万亩,实施以笋用竹为主的低效竹林改造28.3万亩。至此,全市竹基地面积已达303.89万亩,8县(市)54个乡(镇)主产区户均竹产业收入可达6000元以上。在市委、市政府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竹产业已成为昭通贫困山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一抹绿意,润泽众生。

第三棵——花椒。

 

20151月,习近平总书记新年首次离京考察,第一站就选择云南,来到昭通。在鲁甸县龙头山镇,看到山上有许多花椒树,总书记指出,花椒就是一个很好的产业,他还饶有兴致地给村民出了个对联的上联:小小花椒树,致富大产业。希望干部群众用实际行动对出下联,可村民一时没有对上……

昭通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昭阳、鲁甸、巧家、彝良、永善为重点县(区),建立标准化花椒种植示范基地。在重点县(区)种植区域新建13.8万亩标准化基地,以全市52万亩低产低效椒林改造为切入点,集中打造1000亩以上规模化、标准化的市县级提质增效示范样板,实现示范样板区每亩干花椒产量达80公斤以上。截至2018年底,全市花椒种植已达127万亩,投产88万亩(盛产期53.79万亩),从事种植的农户 14.84万户、54.195万人,专业大户134户、专业合作社12户、加工龙头企业2家,实现花椒产量3.292万吨,产值29.14亿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6.99万户、贫困人口27.42万人。

龙头山镇党委政府牢记总书记的重托,从海拔900米到1700米的适宜地区,无论是耕地还是荒山荒坡,都补植补种花椒树,全镇的花椒种植面积已达6.8万亩,适宜地区花椒种植实现了全覆盖。如今的龙头山,漫山遍野,到处都是花椒树,每年花椒产值达10亿元。全镇人均纯收入已达7000多元。受美好生活的启示,村民们对上了习近平总书记出的对联下联:人在林中住,钱从树上来。

刨出地下“金元宝”

第一“宝”——神奇乌天麻。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天麻产业作为昭通最具特色、最有潜力的高原特色生物产业来培育,在提品质、树品牌等方面狠下功夫,通过全市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天麻产业发展取得了新突破、迈上了新台阶。

昭通天麻种植面积从2011年的2.3万亩发展到2018年的8.02万亩,产量从330万公斤增加到2800万公斤,产值从2.4亿元增加到41亿元,助推2万余户10万余人脱贫,种植区域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4450元以上。今年全市天麻种植户中就有建档立卡户6000多户20000余人,天麻产业已经成为高寒山区贫困群众致富的希望产业。

原料基地规划每年稳定控制在8万亩,根据乌天麻生物特性,坚持以最适宜区为主,种植区域以彝良为核心,镇雄、永善、大关为重点,盐津、威信、昭阳为补充,辐射绥江、水富等部分适宜区域。覆盖海拔14002800米适宜天麻生长的高寒山区有7个县(区)37个乡(镇)53356213500人以上;天麻深加工基地以昭阳工业园区为载体,建设以天麻药品、保健品、食品及日化用品精深加工基地;天麻交易在彝良小草坝镇规划建设“中国·昭通小草坝天麻国际交易中心”。

昭通在树立天麻品牌上狠下功夫,已完成彝良乌天麻绿色无公害认证、8万亩有机天麻种基地认证,正在开展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等一系列认证,统一打造昭通天麻区域公用品牌。核心区彝良荣获“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及“全国有机产品种植示范县”、被全国天麻大会授予“全国天麻生产先进县”等称号;昭通天麻被易姑网授予“全国最具影响力天麻主产区”、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中国乌天麻之乡”称号。

第二“宝”——马铃薯。

 

 

昭通地处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独特的高原立体气候,在不同气候带可实现早春、大春、秋季、冬早四季种植、鲜薯周年上市,同时可为不同生产季节提供优质种薯。在第20届中国马铃薯大会论坛上,专家一致认为昭通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马铃薯的地区之一。昭通市委、市政府立足资源优势、产业基础,科学选择马铃薯产业作为六大高原特色产业之一进行打造。计划到2020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发展到320万亩、鲜薯产量达640万吨、农业产值89亿元,马铃薯主产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收获商品薯可折价净收入2800元以上。2018年—2025年将打造60万亩优质种薯基地,把昭通建成立足大西南、面向南亚及东南亚的优质种薯生产基地。

昭阳区立足资源禀赋,对全区64万亩马铃薯进行全面布局,在靖安镇松杉村西魁梁子大胆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全新模式,走“标准化种植、规范化管理、品牌化营销”的现代产业发展之路。引进江夏吉之汇等5家龙头企业,组建西魁等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对15000亩适合种植区域全部进行土地流转,通过建档立卡贫困户与合作社签订“一申请三协议”(产业扶贫资金申请书、合作协议、分红协议和资金委托协议),有效把松杉、碧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与当地合作社绑定,以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1亩,每亩1000元,每户不超4000元的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每年按照不低于入股资金的10%得到分红,实现了贫困户全覆盖。松杉、碧海2村建档立卡贫困群众6452712人以土地、产业扶持资金、小额贷款入股公司或合作社,每年每户收益8000元以上。

酒香也怕巷子深。昭通市委、市政府聚焦品牌打造,加强宣传推介。举办马铃薯产业相关国内、国际重大会议、“假如世界没有马铃薯活动”研讨会、云南省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暨产销对接培训会等活动,推动昭通“马铃薯”走出去,扩大昭通马铃薯及种薯的知名度,积极开拓昭通马铃薯市场。埋藏地下的马铃薯正逐步成为贫困群众脱贫的“金蛋蛋”。

走好特色养殖致富路

 昭通是云南省传统的畜牧业生产区,具有良好的高原特色养殖业发展禀赋。昭通黄牛、乌金猪、云南半细毛羊、盐津乌骨鸡、威信白山羊等畜禽种质资源享誉省内外。盐津乌骨鸡和云南半细毛羊分别是云南六大名鸡和名羊之一。昭通黄牛被列入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志,具有身躯适中、耐粗饲,适应性、抗逆性、抗病性强,肉皮品质俱优,大理石纹牛肉、雪花牛肉产肉率高的特点。

全市各类草原面积达1519万亩,其中万亩以上连片规模草场达139200万亩。自1982年开展人工种草以来,全市累计建设仍保留人工草地近100万亩,特别是2010年以来随着国家草原生态奖补、岩溶地区草地治理、退耕还草等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产草量由亩均不到300公斤提高到1200多公斤,为肉牛养殖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目前全市发展市级以上涉牧重点龙头企业98家,年加工产值约15亿元,屠宰加工企业29个,年屠宰加工畜禽45.2万头只羽;现有养殖业专业合作社3098个;累计建成省级标准化规模场505个、国家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2个、省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25个。

龙头带动,引领发展。自2017年以来,各县(市、区)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截至目前,已成功引进江西正邦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温氏集团、广州东莞绿源生态农业、重庆猪猪侠、重庆铁骑力士、深圳联合奥牛、福建佑康、浙江民泰科技、昆明众盼农业等农业产业化企业落地发展,涉及巧家、镇雄、威信、盐津、大关、永善、绥江等7县,签约项目14个,其中生猪项目10个、肉牛项目3个、乌骨鸡项目1个,项目协议总投资30多亿元,已在绥江县建成年出栏2000头标准化生猪养殖场30个,在建年出栏20005000头标准化生猪养殖场60余个、仔猪扩繁场4个、能繁母牛养殖场1个、标准化肉牛养殖基地2个。

建立利益联结和经营机制,促进养殖业转型升级,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盐津县以盐津黑凤凰公司为养殖销售大龙头,以全县乌骨鸡生态示范园区和生态放养基地为小龙头,联结千家万户,通过乌骨鸡产业的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盐津县万成乌骨鸡公司通过提供鸡苗、技术、饲料、包回收等方式,带动四个村集体公司联结1000户贫困户,通过饲养乌骨鸡,实现贫困户户均增收4200元;盐津映山红乌骨鸡专业合作社向1000户贫困户提供乌骨鸡蛋鸡饲养,统一回收鸡蛋带动贫困户户均实现增收4200元等。

巧家县投资15035.62万元 ,招商引进广东温氏集团与县教育投资公司合作,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卡户+基地”的发展模式,集中统一建设年出栏5000头的生猪规模养殖场21个,实现新增肥猪出栏10.5万头,覆盖村集体23个、建档立卡户959637471人;投资351.95万元,建成黄毛乌金猪养殖项目2个,预计出栏黄毛乌金猪2400头,覆盖挂联村集体2个、建档立卡贫困户2771100人。

截至2018年末,全市出栏猪、牛、羊、家禽分别达356万头、16.1万头、50.1万只、 868.1万羽,肉类总产量达34.75万吨,全市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04亿元。

种好三颗“摇钱树”、刨出地下“金元宝”、走好特色养殖致富路,打造“6个百亿元”高原特色产业,集中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在“守初心、担使命”主题教育实践中,昭通市打造“6个百亿元”高原特色产业的生动实践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版权声明:
中国国情在线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均为用户发布或互联网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gqdtck@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