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扶贫进行到底
——山西振东集团启动“再扶贫”
地处太行山南端的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土地贫瘠,水资源分布不均,产业结构单一,全县262个村子中241个属于贫困村,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脱贫攻坚工作实施以来,在长治市委常委、平顺县委书记吴小华和县长秦军的带领下,全县紧紧围绕中央、省、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部署,按照建设“一地两区”、打造“三宜”美丽平顺的工作方略,大力弘扬纪兰精神,利用300米至1800米高海拔差距的天然优势,坚持推广中药材种植产业扶贫;加快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进度;启动安置点配套教育医疗设施建设项目;借助电商平台铺设农产品产销“快速路”……全县上下一心,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
今年2月,山西省政府正式发文批准平顺退出贫困县,241个贫困村、17647户、50778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40%降至0.26%,脱贫人口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三类退出指标全部达标。
“摘帽”后还需扶贫
平顺县已经“摘帽”,还要继续扶贫吗?虽然平顺脱贫了,但贫困是动态的。有的百姓可能因病或因灾返贫;有的就业不够稳定,脱贫后尚未巩固好;有的脱贫但未致富,自身“造血”能力差,还需要继续帮扶。因此,脱贫不是绝对的,贫困也会长期存在,此时的扶贫有着特殊的意义。
振东集团的扶贫事业已经做了20多年,3月15日,振东第一次举办‘再扶贫’启动仪式,主题为“扶贫永远在路上、将扶贫进行到底”。集团广场上,来自总部和各子公司的96位扶贫队长高举队旗,930位队员满怀激情,踏上再扶贫工作的新征程。
集团党委书记董迷柱作产业扶贫动员。振东党建的特色之一就是“党管扶贫”,今年的帮扶工作共涉及8个党支部,30名包片老总中有19人为党员,96名中层包村干部中有40人为党员。董书记要求广大党员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扑下身子、扎根一线,深入群众、助困济贫,把党旗插在羊老岩岭上、青秀山上,让党旗在扶贫一线高高飘扬。
如何扶贫?
“我不需要你认识我,也不需要知道我,我只有一个追求,那就是把我的青春,融入祖国的山河。”《祖国不会忘记》是李安平董事长经常哼唱的一首爱国歌曲,仪式上他用这样朴实感人的歌词,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深厚情感,他说:“1993年,振东选择在‘国庆’这个伟大而光辉的日子成立,就意味着振东是国家的企业。27年来,振东遭遇过效益亏损、因股灾资产缩水等无数次困难,但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始终在坚持践行“与国同强”的价值理念,坚持把扶贫这项事业做了下来,我感到很自豪,也很幸福。”
李总就产业扶贫的方法进行了指导:扶贫不搞调研,要和农民深入沟通,指导他们科学种植。多年来,振东已经把太行山区各地适宜种植的药材研究透——荒山种植山桃、山楂、山茱萸等常年生的中药材;离村较远的土地或荒地种植2年生的党参、4年生的苦参等多年生药材;用离家近便于管理的土地种植当年生的中药材。
坚决不能作秀。扶贫是振东的文化,企业从命名为“振东”的那天起,就意味着我们的担当,只有把扶贫工作实实在在做好,振东人才会感到骄傲和自豪,才能体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幸福感。
不要给老百姓找麻烦。生活在深山里的农民日子本来就艰苦,我们去帮忙做家务、下地干活等等都行,就是不能找麻烦。
“带着爱心、带着责任,出发!”李总的出征令发出后,96支扶贫队浩浩荡荡向平顺县出发。
他们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当日,在平顺县青羊镇、虹梯关、东寺头、中五井等12个乡镇,到处都是振东扶贫队员的身影。老总包片、中管包村、每2名员工包户,大家来到百姓家中,仔细沟通家庭收入情况、致贫原因、种植药材的种类、数量及困难等,能当下解决的立刻研究解决,不能当下解决的认真记录下问题,汇报上级讨论解决方案。期间,扶贫队员们还帮忙做家务,到农田里协助翻土、种植秧苗,通过实际行动减轻百姓们的负担。在这平顺大山里,一面面高高飘扬的振东扶贫队旗,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此时,与扶贫队伍一起出发的李安平董事长也来到了结对帮扶的东寺头乡秦光村,在农民家中,李总和大家深入沟通后,介绍了振东今年将启动5万亩欧李种植项目,欧李含钙量很高,也叫“钙果”,这个项目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农户增收。
走访中,李总发现两个农户有精神病患者,需长期服用在市区定点医院购买的精神管制类药物,但受疫情封路影响已断药很久,李总马上安排工作人员前往市区买药,并送到他们家中。李总说,“扶贫就是帮忙,不是作秀,只要能真真正正帮到他们,再细微的事情也值得去做。”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我们要深刻理解和领悟其精髓实质。脱贫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永远走在扶贫路上,劲绷紧,局布细,事做实,不停顿,不大意,不放松,长短兼顾,标本兼治,帮助越来越多的百姓真正过上幸福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