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人参——化州橘红探讨
广东省戊名市中医院 何翰忠
广州中医大学2001级硕士研究生 陈冠成
化州橘红为芸香科柑桔属,乔木。主干短粗,一般高0.5-lm,树冠高4m,枝条较短而相壮,无刺或钝利,嫩枝梗稍扁,披绒毛,呈单身复叶互生状;叶片较厚,椭圆形,叶长10-18cm,宽6-7cm,叶翼呈倒心形,嫩叶和老叶均披绒毛,叶脉明显,侧脉呈羽状。绿叶有透明腺点,花矩圆形,色白。花期3-4月份:果皮果柄及未成熟果实上密披短绒毛,熟果直径10-25厘米,皮厚花果芳香。
化州橘红分正毛和副毛两种:二者质量有异。正毛橘红树干短而粗(一般0.5-Im),树冠高4m,枝条短而粗,无刺,嫩叶梗扁披绒毛。花瓣呈黄色或黄棕色,4-5瓣,呈匙形,间有未开放的花蕾,呈小球状椭圆形,瓣表面有小凹;花萼呈4浅瓣;呈青色或青黄色,带花柄。花柄、花萼均披黄白色绒毛。雄蕊22-25枚,子房呈圆球形花柱或柱头,常见有带花的雏果,密披绒毛,气清香,味苦。胎(又名幼果或橘珠)呈圆球形或似圆柱形,大小直径不等,约1-5cm之内,表面呈青褐色或黄棕色,披白色密绒毛,果蒂明显,顶部略凹。质地干燥坚实,虾易剖开,横剖面中心飘囊占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肉囊果肉呈淡红色或棕色,气清香,味苦。去果囊后的果皮表面青褐色,油眼细密。披明显的茂密绒毛(手摸如触柔毛毡),皮肉白色、结实,气清香浓郁而味苦。
副毛橘红树主干高3-5m,树冠5m左右,分枝较多,枝梗短细,主干和枝条有稀刺,嫩枝条和嫩叶有稀绒毛。花萼和花柄的绒毛少、气香淡。胎表面披绒毛稀少,皮面略粗,油眼稍大,气味稍淡。去果囊后果皮绒毛少,皮面呈青黄色,油眼较大,质地稍松,长15-20cm,气清香稍逊而烈苦。
化州橘红性温,味苦辛,入肺、胃、脾经,有健脾行气、消痰止咳、化饮祛瘀之功,治脸中痰滞、咳嗽气喘、呕吐呃逆、饮食积滞,被列为明清两代宫廷贡品御用药.有“南方人参”之称。
关于化州橘虹之健脾行气、化痰止咳的独特功效,不但很多古今药典有翔实记载,更有大量的实例证明。1921年夏秋之交,两广军阀李宗仁、陈炯明混战粤桂边境,李宗仁部队驻进化城,时值六月,温高气湿,军中士卒中暑咳嗽,肠胃不适,李宗仁也反复作呕,喘咳不止,后饮服橘红果花,疾病消除。1965年,李宗仁从海外回国,特到化州参观赖家园并购化州橘红作纪念。
化州橘红属橘皮类,有解痉、利胆、祛痰、平喘、升压、抗体克作用,含挥发油(柠檬烯构橼醛等)并含多种黄酮甙。
入药起因:明初化州某知州患痰饮久泊不效.因偶用橘红树傍下金鱼池内的落花之水,煎药服用气顺神清,病情大减,后摘花数朵,原方再服病愈。故明代1600年万历版《高州府志》,载之而入药,除本身所含药物有效成分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外,化州部分地区土质含丰富的礞石亦为一重要因素。礞石为治顽痰、癖洁之奇药,橘红得礞石之气,经历漫长岁月,逐渐进化,而使其药效奇特。因赖家园处化州宝山脚下,李家院属州署院内,故以城内赖家园、李家院所产为正品。
化州橘红全身皆宝,全树入药。据考证,化州橘红于南朝、宋朝已有种植,隋、唐、宋、元不断发展,明清享负盛名。清光绪版《化州志》云:“化州橘红治痰症如神,每片真者可值一金,每年结实,循例报告上官,至期采摘批制,即官斯士者亦不易得。”
橘红花:具化痰开窍、安神益智功效.对支气管炎、神经衰弱有特效。故花开季节(阳春三月),橘红花芳香扑鼻,令人心旷神怡!故人们喜欢到化州圣地——宝山公园(原赖家园刚近)活动。平日用橘红花来泡茶更有一番品味,橘红果切片泡茶饮也然。橘红花治小儿痫症效果也佳。
橘红果性温味苦、卑,行气、祛痰、燥湿。治痰湿停滞咳痰不畅、食欲欠佳。现已由化州市中药厂制成橘红痰咳液、橘红糕、橘红片、橘红丸、橘红酒、健胃糕、“益尔健”等产品,畅销全世界。其治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冠心病、胃炎、消化性溃疡等颇效。
橘红寄生茶叶甘,性平,有行气止痛、祛风、消滞开胃之效。配补气活血祛风药浸,治风湿腰腿痛亦效。
橘红叶煎水外洗治湿疹、皮炎、恶疮也效。
化州橘红不但药效显著,且其工艺品也同样倍受欢迎。其工艺加工起源于清代,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赖、李两家橘红园均开始对化州橘红进行工艺加工,李家园工艺老人黎锦嫦曾记述:清末,化州橘红工艺品参加法国巴黎工艺品展览获银奖。到今天,化州橘红的工艺加工更是百花齐放。生产的品种有橘红瓶、罐盒、烟斗、念珠等多种,其图案精美,手工细致,成为国内外游客的喜爱纪念品。
化州橘红虽与青皮、桔皮、橙皮同类,但药用有别,应区别应用。
化州橘红浑身是宝,具功效确切,既可造福我国甚至全世界人民,又可发慌化州经济,已受到极大重视,现已被广泛开发种植到市区附近的狮子岭、塘岗岭,北部平定镇,中部官桥镇、石湾镇等。
作者介绍:
何翰忠 男,1946年11月出生,广东省吴川市入,汉族。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现任茂名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专治中西医内科、妇科、儿科。兼任茂名市中医学会理事、中国国际经济文化发展研究中高级研究员。任职以来,肩负中医重任对中医疑难杂症的治疗进行中西结合的探讨。参加中医院的急救工作,解决了不少疑难杂症,取得了医院领导及同道的好评。提高医院的声誉,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1年12月于《国际中华临床医学杂志》发表了《产后尿潴留中医治疗探讨》;2002年4月于《新中医》发表了《益母生化汤治疗产后尿潴留50例》;2002年8月于《中医研究》发表了《活血倌脾补肾汤治疗重度姓高征产后肾损害的研究》;主要荣誉:1999年,《早期针刺、推倒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凤偏瘫临床疗效分析》(第五作者),获茂名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01年,《活血健脾补肾汤治疗重度妊高征产后肾损害的研究》(第一作者),获茂名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中国医疗卫生改革实践与基本形势》获茂名市科拄进步一等奖。2002年,《自拟银蒲益母汤治疗妇科泌尿感染200例》(第一作者)被“中国医疗卫生改革实践与基本形势优秀成果征集办公室”评为“2001年度中国医疗卫生改革实践与基本形势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耳穴贴压配合按摩治疗儿童单纯肥胖症的研究》(第四作者)获茂名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产后尿潴留的中医怕疗探讨》(第一作者)被茂名市科学技术协会评为“广东省茂名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化州市委员会”被评“二OOO年度政协工作中优秀委员”。2005年,《自拟“银蒲益母汤”在妇科泌尿的临床观察》获茂名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09年9月获“海内外杰出爱国人士”荣誉称号。2011年5月获“最具影响力英模人物事迹报告会十佳英模人物”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