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以宣传国情国力、关注民生民意为宗旨,为基层提供学习交流、信息咨询服务,系全国信息资讯服务类门户网。
编辑:朱小姐 投稿邮箱:gqdtck@163.com
中国国情在线

教育家成长与实现教育家办学面临的瓶颈问题--蒙世叶

浏览:2210 发布时间:2012-02-20 11:06

 

教育家成长与实现教育家办学面临的瓶颈问题


 
  
作者:蒙世叶

 

    蒙世叶     男,壮族,19705月出生,广西人。中共党员。本科毕业。现任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西海小学,教导副主任。现系世界杰出华人教育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家大会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编辑委员会特约研究员、《决策者杂志社·和谐建设专题部》荣誉理事、《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副主编、《焦点人物》杂志社特邀编委、中国国际专家学者联谊会会员、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教育)行业特邀研究员、《红色记忆》特邀编委、《光辉岁月》特约编委、《共和国不会忘记》特约编委、《祖国颂》特约编委、《辉煌人生》特约编委、《党旗下奉献》特约编委。 

“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 “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温家宝总理连续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教育家”,至今还在我们的耳边回荡。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生产的“产品”,不像工厂流水线加工的产品,同一个“模具”,就可以生产出许多高质量的产品。教师培养的对象具有特殊性,是既存差异又有灵性的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从事的是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最终培养的人才质量如何,不是短期能看出来,任何功利行为都不利于教育的发展。教育有自身的规律,为了使我国的教育健康、持续地发展,让掌握教育规律,尊重教育规律的人来办教育,这也许是总理提出提倡教育家办学的初衷。那么,当前我国教育家成长和办学面临着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呢?

  问题一、怎样认识“教育家”,走近“教育家”?
   
目前,不仅教育界,整个社会对“教育家”的认识都不足。“教育家”的概念还没有得到进一步科学认识,达成普遍的共识。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的观点是“在教育理论或实践上有创建,有贡献,有影响的杰出人物。” 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袁振国先生则认为,“教育家首先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有对教育的独立见解,有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 “是一个先行者、示范者、发动者,一个领跑人……” 教育学术界可以依据教育家这些基本的特性,从实际出发,客观地看待教育,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认定“教育家”,在对“教育家”的概念认识上达成共识。
   
如果我们在对“教育家”的概念、认识、评价上存在模糊不清,这不利于教育家的涌现和成长。只有人们对“教育家”的形象有了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教育家”不再神秘,而是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富有情感,富有活力的人,他就在我们身边,像其他的美术家、音乐家、书法家、园艺家、作家一样,得到大家的认可、赞赏的时候,整个社会才会更好地为教育家的成长积极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

首先,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看到成为“教育家”不是空中楼阁,能激发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提高竞争意识,增强成才信心。从心理上,不会再认为“教育家”与己无关,甚至是自己一辈子都不可能实现的梦。“教育家”的称号就会成为推动教育家涌现的一股强有力的动力。其次,要让广大教师知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要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教育家,鼓励教师重新给自己一个定位,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默默无闻”的扮演者,不仅仅是“蜡烛”,永远是“教书匠”,守护三尺讲坛就够了;而应当去争做“火炬”,燃烧自己,奉献青春,传承文明,照亮人类。当然,要成为教育家的道路是曲折而又漫长的,关键要让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相信,通过努力是可以成为教育家的。这样充满竞争的教育氛围更有利于教育家的成长。

中国教育家大会已成功举办了届,大会永恒不变的主题是“为教育家的成长呼风唤雨”,为我国教育的发展,为推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果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更新了观念,强化了“我将来也会成为教育家”的意识,如果全党全民全社会也形成了共识,都积极为教育家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广大教育工作者将会以更饱满的激情参与到新课程改革的洪流当中,必定会有不少人成长为时代的弄潮儿,成长为真正杰出的“教育家”。成千上万教育家的涌现,那将是民族复兴强国梦圆时,中华民族将永远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问题二、路在何方?怎样成为“教育家”?

      中国教育的改革到底路在何方?怎样才能成长为教育家?这是每一个有志于成为教育家和教育家们值得思考的问题。建国之初,我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一穷二白,教育十分落后,但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的教育在摸索中不断发展,中国的教育规模在不断扩大,教育理论在不断丰富,现在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无论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数(有1400多万),受教育的人数(约26亿之多),还是教育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取得的效益,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为此做出的贡献是难以估量的,教育还将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插上强有力的翅膀。

回顾中国语文教育的改革和争论,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有不少全民性的大讨论,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始于十年前在《北京文学》上发表的3篇文章,文章对语文教育的目的、功能和教学方法、模式以及中学语文的标准化考试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批评,影响很大。之后不久,《中国教育报》又连续发表了关于“中小学语文教育现状的调查和思考”的专题报道,对我国语文教育的现状作了一个“俯瞰式”的扫描,内容范围之广,剖析力度之深,极为罕见。争论的焦点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功能到底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或者兼而有之;标准化考试对阅读教学造成的负面影响(导致学生死记硬背,读死书,死读书);作文教学则由于过度强调对学生写作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忽视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学生考试为了取得高分,说假话,编假故事,谈假感想等。这样的教育教学是要命的,将会以牺牲民族未来的发展为代价,因为那会窒息学生的创造思维,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现在,我们应该更深刻地认识到,教育虽有自身规律,但还是应当服务于政治,服务于经济,要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更应服务于国家的战略布署。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据2007公布的数据,在世界100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排名中,中国内地排在第34位,中国香港则排在第11位,这说明我国的综合竞争力不强,和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其核心竞争力就是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而决定自主创新力的恰恰是创新人才。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应该成为整个教育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的共识。自觉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方法、新途径、新手段,应该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何谓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教育。基础教育也好,职业教育也好,高等教育也好,民办教育也好,全体的教育工作者把创新教育落到了实处,在课堂上、在课外实践中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落到了实处,中国的教育就会充满希望。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在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的伟大构想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会实现。中国由人口大国转变为人才资源强国,将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创新型人才的大量涌现,将使中国不再是世界的“加工厂”,“中国创造”将取代“中国制造”,科教兴国的威力和教育的长期效益将会凸现并得到历史的证明。

成为教育家,路漫漫其修远兮。了解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深化推进课程改革,积极探索特色教育道路,也许最终殊途同归,中国未来的教育家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教育之路。

问题三、谁是“教育家”?谁来支持教育家办学?

谁来评定“教育家”?谁来任命、谁来支持教育家办学?如果排除了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行为,不是自上而下建立起一套长期、有效的机制,很难评选出“教育家”。毕竟,教育是一个复杂、浩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牵涉到千家万户。现在是实行区、镇两级办学,如果没有地方政府对当地教育的投入,失去经济保障,教育很难发展。别的不说,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没有大量资金的投入,连基本的电教室,多媒体平台都不具备,又怎么跟得上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步伐?但是,政府在经济上对教育加大了投入,它就该负起主管教育的责任,也就是政府行为管理教育。既然管了,就免不了要评估、考核,免不了要数据来套,来衡量,教育家办学的理念难道不会受到这样那样(比如说升学率)指挥棒的影响吗?因为政府要对老百姓负责,而老百姓盯的就是升学率。因此,即使政府淡出管理教育,媒体的宣传引导也很重要。老百姓的观念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各种媒体的影响。
   
我们设想,用政府的行政行为来评“教育家”,行吗?显然还不行,政府远离课堂,不会真正了解哪个是“教育家”。因此,中国教育界有必要成立由德高望众的教育家组成的评审团,根据教育家群体的特征,把“教育家”“教育学家”“教育专家”“教育思想家”“教育工作者”等等区分开来,并制定相关的政策、标准,提高可操作性。一方面,可以加强对教育的有效监督(督导督学);另一方面,可以评选出一批“教育家”,然后通过政府行为任命,提升教育家的影响。教育家办学需要政府给予大力支持,教育家办学在行政体制上隶属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教育部,如果不在政策、制度上得到最高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恐怕也难以践行自己的办学理念。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总理的诗作《仰望星空》不仅表达了一个大国领袖的情怀,也对莘莘学子寄予了厚望。我们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少年、青年的职责,更是任重而道远。树立科学人才观,让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让办学者真正成为教育家,让教育家按照自己的办学理念不懈追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育家办学召示着祖国的繁荣与富强。

版权声明:
中国国情在线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均为用户发布或互联网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gqdtck@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