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以宣传国情国力、关注民生民意为宗旨,为基层提供学习交流、信息咨询服务,系全国信息资讯服务类门户网。
编辑:朱小姐 投稿邮箱:gqdtck@163.com
中国国情在线

传重庆“唱红”累计花费逾2700亿 宣传部长否认

来源:陕西新闻网 浏览:458 发布时间:2011-07-11 08:14

    三年来,重庆深入开展的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简称“唱读讲传”)活动,老百姓真心喜欢,社会各界充分肯定,已经成为重庆人的文化自觉和生活时尚。但是,也有极少数人或不明真相有一些疑问,或立场不同有一些杂音。

  为此,记者近日就有关问题采访了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

  红歌既是历史的产物,也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唱红歌就是唱积极健康、催人奋进的歌

  记者:三年来,重庆开展的“唱读讲传”活动,因为“唱红歌”首当其冲而被人们简称为“唱红”。请问“唱红”的内容有哪些?是否像个别人在网络上发帖所说的有“极左”和“回到文革”的嫌疑?

  何事忠:“红”是汉语中褒义色彩最强烈的词,红色代表生机、活跃、青春、热情,代表明亮、鲜艳、力量、奔放和充满生命力。红歌来源于人们的生活,是历史的产物,也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红歌”的“红”,不仅是昨天革命先烈的“红”,还有今天幸福生活和未来美好愿景的“红”。

  我们认为,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歌颂祖国的歌曲属于“红歌”,歌颂改革开放、歌颂劳动人民、歌颂人民军队、歌颂民族团结和家乡美好的歌曲同样属于“红歌”。重庆“唱红”,主要唱救国、建国、兴国、强国的好歌。既唱《保卫黄河》、《在太行山上》、《歌唱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走向复兴》等爱党爱国歌曲,也唱其他优秀歌曲。比如,2010年举办的首届中华红歌会,就唱了《月亮代表我的心》、《故乡的云》、《绿岛小夜曲》等;2011(重庆)中华红歌会,就唱了《东方之珠》、《七子之歌》、《我们都是一家人》等,还唱了美国的爱国歌曲《雪绒花》。这其中一些歌曲还属于港台流行歌曲。同时,我们还广泛传唱结合重庆实际创作的新歌,比如《平安之歌》、《小康路上一起走》、《森林重庆之歌》、《大山大水大重庆》、《祝福重庆》等。这些新老红歌,见证了不同时代人们的奋斗,记录了人们的情感和心声,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积极健康、催人奋进的歌,老百姓发自内心喜爱。

  现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有喜欢红歌的,也有喜欢流行歌曲的,还有喜欢摇滚乐的。红歌是“主旋律音乐”,但却有十分深厚的群众基础。“唱红歌”并不排斥唱其他的老百姓喜欢的好歌,不存在什么“左”“右”,更不是“回到文革”,而是“正”。重庆“唱红歌”不仅没有出现“文革”最流行的《大海航行靠舵手》、《造反有理》等歌曲,相反,一些在“文革”中禁止演唱的歌曲却在热唱。例如,《在那遥远的地方》、《掀起你的盖头来》、《洪湖水,浪打浪》、《红梅赞》、《送别》等。至于整个“唱读讲传”,其内容就更宽泛了,既包括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涉及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化精品。因此,那种认为重庆“唱红”是搞“左”的一套、是“回到文革”的观点,确实是没有根据的。作为党委、政府的宣传文化部门,我们理所当然地不提倡大家都去唱“靡靡之音”,旗帜鲜明地反对唱消极颓废、格调低下的歌曲。

  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刘长乐在重庆考察后,用“红”、“绿”、“新”三个字概括了重庆之行的感受。他说:所谓“红”,包括正义、正道、正宗的文化精髓,包括道德、情操、理想,既有革命传统,也有古今中外经典,外延很广,我们对此高度认同;所谓“绿”,山城处处绿树成阴、绿意盎然,加上整个城市起伏跌宕,很有层次感,令人心旷神怡;所谓“新”,重庆新的气象、新的观念、新的尝试、新的实践、新的面貌,无不给人以深刻印象。我认为,刘长乐先生对重庆“唱红”的评价是全面客观的。

  重庆“唱红”高潮迭起、久唱不衰,源于群众的自觉和自愿

  记者:重庆“唱红歌”采取的是行政命令,还是群众自觉自愿?

  何事忠:毛泽东同志曾讲:“凡是需要群众参加的工作,如果没有群众的自觉和自愿,就会流于徒有形式而失败。”重庆“唱红歌”之所以能够高潮迭起、久唱不衰,主要源于群众的自觉和自愿。

  大家知道,唱红歌不分场所、不拘条件,老百姓乐于参与、便于参与。一个人可以唱、三五成群可以唱,千人能合、万人能唱。既然老百姓有需求,宣传文化部门就不能坐视不管、袖手旁观,而是注重加强了对活动的引导,主要是搭建平台、加强辅导,既抓普及又抓提高,但自始至终突出了群众的主体地位,依靠了群众的自觉自主自愿。

  在“普及”方面,主要是自发开展分散性的活动。在农村、社区、机关、学校、企业和军营,有的自发组建了红歌合唱队,有的形成了公园红歌传唱基地,街头巷尾、广场公园老百姓自发“唱红歌”随处可见,天天都有。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群众不喜欢、不认可,不自觉、不自愿,能够搞得这样红红火火、持久不衰吗?。

  在“提高”方面,除了基层找熟悉音乐的同志加强一些辅导外,主要是在重大节日、节庆和重要纪念日,市和区县开展一些集中性演出。演出的节目大都是根据不同的主题,从老百姓平时搞得较好的节目中遴选出来的。因为群众性的队伍多的是,基本不需要排练,通知大家到时登台演出就行了。就是这样的演出,我们也要求参演人员不统一着装,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进而使“唱红”自然化、生活化、常态化。

  “唱红”是一种群众性文化活动,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实际上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范畴

  记者:唱红歌是一种群众性文化活动,属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范畴吗?

  何事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最重要的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开展包括“唱红歌”在内的“唱读讲传”活动,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内容,本质上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范畴,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应尽之责。

  这几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唱红歌是群众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好形式。广大群众踊跃参与,真正由观众变为演员、观众一体化,由学生变为老师、学生一体化,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上阵,既可听人唱,又可自己唱,使群众在凝魂聚气、扶正祛邪、增智强能、提神鼓劲等方面有所收获。

  当然,重庆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绝不仅仅是抓“唱红”。这几年,我们在抓区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等“四大件”建设,推进“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工程,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街道文化中心建设,开展送电影、送图书、送故事、送戏剧、送展览、送春联下乡,打造重庆卫视为全国第一家公益电视频道等方面,都走在了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前列。因此,全社会逐步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巩固和发展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精神风貌。
     “唱红”成本低成效大,是一项费省效宏、为民利民的民生工程

  记者:有人说,重庆“唱红”成本太高,累计花费达2700多亿。这种说法有依据吗?

  何事忠:前不久,我在网上也看到有人说重庆“唱红”花费太大,还推算出耗资高达2700多亿的天文数字。这种推算是毫无根据的。2008年到2010年,重庆三年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才2277亿,说“唱红”花费超过2700亿,这可能吗?

  重庆“唱红”,绝大部分活动是在公园、广场、学校、军营、社区等公共场所自发开展,这些活动场地都是免费开放,参加活动的市民并不存在什么服装、租车、补助等费用。所有集中性演出,学生穿校服,军人穿军装,其他方面的演出人员穿日常生活服装,财政也好、部门单位也好,不存在投资统一购买或制作演出服装的问题。凭空推算出2700多亿来,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即便是重大节日举行上千人的大型演出,每场演出的场地、舞美、音响、编导、交通等方面的开支,全市性的大活动一场不过二三十万元,区县就更少了。前不久,我们应中国文联之邀进京组织的“唱读讲传”活动,上千人的队伍坐的是火车,住的是普通宾馆,4天时间演出7场,总花费没超过600万元,还不及一些地方请几个大腕明星演出一场的耗资。

  有人说:花钱唱红歌,不如把钱花在解决民生上。这话不无道理。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唱红歌也是一种文化民生,而且是一项费省效宏、为民利民的民生工程。中国的改革发展到了今天,再也不是只解决吃饭穿衣就行了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同样重要。其实,这些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对改善人民群众物质方面民生的重视程度和实施力度,恐怕不差于任何一个地方。去年,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专题研究,出台了“民生十条”,内容涵盖建设公租房,解决进城农民工户籍并享受城里人的住房、医疗、教育、保险等待遇,推动“两翼”农户万元增收,让农村130万留守儿童免费吃上鸡蛋、牛奶和营养午餐,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支持创办微型企业增加就业等方面,计划两年半内投入3000亿元解决民生问题。细心的同志对此恐怕早就知道了。

  “唱红”主要是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的,不但没有耽误工作、影响经济发展,反而提振了人们的精气神,促进了重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记者:唱红歌需要一定的人力和时间,它影没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经济发展?

  何事忠:重庆“唱红歌”的重点人群是离退休老同志和大中小学学生。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唱红歌,一般都是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极少占用工作时间。

  更重要的是,我们把“唱红歌”与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有机地统一了起来。例如,围绕“打黑除恶”,创作传唱的是《平安之歌》;围绕建设“森林重庆”,创作传唱的是《森林重庆之歌》、《森林长江》;围绕党的建设,创作传唱的是《小康路上一起走》、《创先争优之歌》,力求使“唱红”倡导的价值观念与具体实践不脱节、不反差,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吸引力。

  事实上,重庆“唱红”不仅没有耽误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反而激发了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昂扬斗志,优化了发展环境,推动了重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8年以来,重庆的GDP年均增速超过15%,2010年高达17.1%;财政收入2010年增幅更是达到49.4%。今年一季度,重庆GDP增幅达16.3%,高出全国水平6.6个百分点,与去年一样居全国第3位,西部第2位。2010年,全年累计新签外商投资项目232项,同比增长44.1%;外商投资实际到位63.44亿美元,增长58.0%,增速名列全国各省区市前茅。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来渝考察后感慨:“重庆广大市民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鼓舞了城市健康向上的精神,是一种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先生称赞“唱读讲传”是个很不错的创意,让人们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历史与传统。老年人、青年人等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也能在这样的活动中找到共同点。他说:“我还了解到,重庆的‘唱读讲传’活动内涵十分丰富,既有中国革命领袖的著作,还有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来自欧美的伟大人物的警世格言。所有这些,无疑都是了不起的进步。”英国政府亚洲特别工作组查尔斯·鲍威尔主席来渝访问后说:“重庆市民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传承民族文化,增强了自豪感,提振了精气神,我很想学习几首红歌,感受唱红歌带来的激情。”

  中国文联邀请“唱读讲传”晋京演出,与文化部联合举办2011(重庆)中华红歌会,目的是庆祝中国共产党90华诞

  记者:6月中下旬,重庆“唱读讲传”晋京演出、2011(重庆)中华红歌会成功举办,请问有哪些主办单位,效果怎么样?

  何事忠:6月11日至19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行的纪念建党90周年“百花芬芳党的旗帜高高飘扬”主题系列演出,包括“红歌传万代”重庆各界群众演唱会、“唱支山歌给党听”著名艺术家演唱会、“爱我中华”乔羽作品演唱会、“永远跟党走”青年歌唱家演唱会、“党啊,亲爱的妈妈”著名歌唱家演唱会、“红梅向阳开”戏剧经典选段演唱会、“和谐阳光”相声小品综艺晚会、“闪闪的红星”红色经典舞蹈专场、“光辉的历程”部分省市综艺晚会。中国文联邀请我市担纲“百花芬芳党的旗帜高高飘扬”主题系列演出开幕式,要求组织重庆各界群众演唱。我市接受任务后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并与首都相关部门衔接,在他们的热情欢迎和支持下,借机在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北京朝阳区、清华大学、全国政协、中央党校举行了6场演出。每场演出既有合唱又有诵读,鲜明的主题、强大的阵容、精彩的表演,引起了首都观众的强烈共鸣,得到了首都各界的高度评价。

  6月28日至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与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11(重庆)中华红歌会取得圆满成功。这项活动被文化部作为全国人民庆祝建党90周年的群众文化活动“重头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发来贺信,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各地的108支合唱团共8000余人齐聚重庆,30余万名群众参与,开展了8大系列活动,集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群众性和观赏性于一体,是庆祝中国共产党90华诞的大献礼、全国传唱红歌的大汇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宣传。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今年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市组织的这两次大型活动,与全国各地开展的庆祝活动一样,抒发了人民对党的感恩之情、热爱之情,表达了人民坚定跟党走、创造新辉煌的决心和信念。这犹如一个家庭的孩子们为父母做大寿,合情合理、理所当然!

  恩格斯在《莱茵省的节日》一文中说:“圆心没有圆周就不成其为圆,同样,没有愉快友好的生活,音乐也就不成其为音乐了,因为愉快友好的生活构成音乐这一中心的圆周。”重庆开展“唱读讲传”活动已有三年,“唱红”有着“愉快友好”的人文氛围。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紧紧依靠群众,进一步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更好地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我们也热情欢迎社会各界多为“唱红”出谋献策,让“唱红”的圆周更大更好。本报记者

版权声明:
中国国情在线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均为用户发布或互联网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gqdtck@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