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世国说,以前的生活很单调,回家除了打牌或看电视,不知干什么好。后来,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村里成立了腰鼓队,妻子跟着学跳舞,也把他带了进来。几个月前,他花了5万元买了一辆面包车,现在每个星期都要带着几个队友从十几里外的驿城村赶到城里跟专业老师学美声,虽然路费不菲,但他一点不心疼。“在腰鼓队,我们什么都学。我现在打腰鼓、唱美声、演小品,还上了徐州电视台。”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中国广大农村一向是文化建设的薄弱地带。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许多地区乡镇一级的综合文化站已基本建成,部分乡村开设了文化活动中心,日益富裕的广大农民开始过起了自己的文化生活,日子过得越来越精彩。
来自中国文化部的数据显示,按照《全国“十一五”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过去五年间,中国政府安排了中央预算内投资39亿元,支持2.6万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截至2011年3月31日,需要中央补助投资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共计23746个,建设面积808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73亿元,已完成投资69亿元。
“江苏是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目前基本形成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阵地、网络和内容的三大覆盖,形成了省、市、县、乡、村的五级文化设施体系,建成了有线电视到村、互联网到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设备到村的网络体系。”江苏省文化厅厅长章剑华说。
吴江市从2001年起共投资1.4亿元打造镇级文化活动场所。平望镇文化站站长钱水生告诉记者,镇文化活动中心占地42.6亩,主体大楼占地2810平方米,有可容纳530人的小礼堂、书画摄影展厅、藏书近万册的图书室、多媒体电子阅览室、平望镇历史展馆、乡镇文艺团队活动室等。 记者在这里看到,文化中心还有一个喷泉广场、两片标准篮球场、一个“莺湖”书场,供群众免费健身娱乐。镇图书室已与市图书馆和各村农家书屋实现了通借通还,居民借还图书十分方便。 不仅乡镇文化站的文化服务设备配套齐全,一些富裕的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在规模和配套设施上也不亚于乡镇文化站水平,都建有免费的“农家书屋”。 无锡市惠山区长安街道长宁社区于2005年由四个行政村合并而成。为满足农民的文化生活,长宁社区在2009年投资500万元新建了一处占地3500平方米的社区文体活动中心,村民们文化娱乐热情高涨。负责中心工作的长宁社区副主任胡晓敏说:“文体中心现有3个管理人员,7个固定的志愿者,还忙不过来,寒暑假期间需要招聘十多个大学生义务服务。” 中国内陆欠发达的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还将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列入区十大重点工程之一,纳入重点考核体系,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大了对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的投资力度。两年来先后投资近千万元,在全区十个乡镇267个行政村建起了160个高标准的农村文化大院,为丰富全区广大农民文化生活提供了很好的场所。 在中国一系列“文化下乡”惠农项目中,“广播电视村村通”尤其受到农民的欢迎。在“村村通”工程带动下,中国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从1997年的86.02%和87.68%提高到了2009年的96.31%和97.23%。 据权威部门统计,目前,中国文化部投入建设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累计服务超过6.9亿人次,基层服务点建设已完成“村村通”目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农家书屋”工程将于2012年在全国64万个村实现全覆盖,同时还将建设社区书屋、职工书屋、农林牧场书屋、部队书屋等,逐步向自然村和家庭延伸;国家广电总局目前已基本实现全国所有村和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边远山区的农村群众通过“村村通”直播卫星可以收听收看到40多套节目,享受到生活的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