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始料未及的连环爆炸枪击案,使得一直风平浪静的北欧国家挪威,一时间成了“反恐前沿”。这不仅震撼了整个欧洲,更给国际反恐怖斗争提出了新课题:为什么会发生在挪威?谁能阻止个体恐怖主义和本土恐怖主义的崛起?
本土恐怖主义更易被忽略
“就在美欧国家大力加强国际间反恐合作时,本土恐怖主义却往往被忽略了,挪威连环爆炸枪击案就是一个血的教训。”26日,中国现代国际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他认为,挪威遭遇伤亡如此重大的恐怖袭击既在预料之外,又在预料之中。
所谓预料之外,李伟解释说,自2001年美国发动反恐战争以来,伊斯兰极端主义以及以“基地”组织为核心的国际性恐怖组织成了西方人“头号心理大敌”,而在这段时期蛰伏的本土恐怖主义威胁被外界忽略了。
此外,包括挪威政府和老百姓都对恐怖袭击的认识存在误差。他们大多认为只有当一个地区的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时,才会发生恐怖袭击,因而,在中东、南亚及北非地区发生恐怖袭击是正常的,而远离反恐战争的挪威不太可能成为反恐前沿。
在此次恐怖袭击发动前6个小时,嫌犯布雷维克曾在网络上发表了长达1500页的恐怖主义言论,详尽透露了发动恐怖袭击的规划和细节。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引起挪威反恐及警察部门的警觉,充分暴露了挪威在反恐意识上的松懈。这一点在美国乃至德国等极右翼势力活跃的国家是不可想象的。
“之所以又说挪威此次恐怖袭击在预料之中,是因为挪威一直是欧洲极端右翼势力最活跃的国家之一,极右翼分子发动恐怖袭击并不让人感到意外。”李伟分析指出,嫌犯布雷维克发动的这次袭击事件是挪威极右翼分子典型的反政府行为,意在迫使挪威政府改变现有的移民政策。
李伟表示,上世纪90年代,挪威境内新纳粹等右翼极端组织活动猖獗,但在警方的强力打压下有所收敛。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纳粹思想又通过网络大肆传播,此次袭击的制造者布雷维克很可能受到新纳粹思想的影响。他说:“疑犯炸政府大楼、袭击挪威左翼执政党工党在于特岛的青年夏令营,都带有明显的反政府特征,是‘新纳粹’典型的袭击手法。” 李伟指出,极右翼势力和极右意识形态在欧洲国家长期存在,其核心思想是极端的种族主义思想,也被称为“新纳粹”,主要表现为排斥文化和社会多元化,反对外来移民,攻击有色人种等。长期以来,德国、丹麦、西班牙、意大利、挪威一直是极右翼势力最活跃的国家,一些极右翼政党甚至通过选举上台执政。近年来,被称为“难民天堂”的挪威大量接收了来自南亚、北非等地的难民,这导致了极右翼分子的强烈不满,极右翼势力有明显抬头的迹象,但这些都没有受到挪威政府的重视。 团伙化、个体化已成恐怖主义新趋势 与“基地”组织、塔利班等发动的有组织的恐怖袭击明显不同的是,此次挪威恐怖袭击是“个体恐怖主义袭击”。反恐专家李伟指出,团伙化、个体化正是当前国际恐怖主义发展的新趋势。 据李伟介绍,恐怖袭击可分为有组织的恐怖袭击、团伙化的恐怖袭击以及个体化的恐怖袭击。近年来,随着各国加大反恐力度,加强国际反恐情报合作,恐怖组织要像“基地”组织发动“9·11”事件那样的大规模恐怖袭击已不现实,但由个体恐怖分子发动的小型、分散的恐怖袭击却成了各国的重大安全威胁。 国际反恐专家普遍认为,“个体化恐怖主义”可定义为小规模恐怖主义,其执行者选择的不是最大或最引入注目的行动,而是那些有望成功的个体行动。而“个体化恐怖分子”大致可分为三类:分别是受宗教或极端思想影响的人;与某些恐怖组织保持一定联系、受恐怖分子蛊惑的人;与恐怖组织保持密切联系甚至加入恐怖组织,接受恐怖组织培训或支持,有预谋地从事恐怖袭击的人。其中,前两类恐怖分子主要为个人或小团体,与外界联系有限,第三类则是指那些能独立发展自己的恐怖团伙,接受过恐怖组织资金、训练等支持。此次挪威恐怖袭击嫌犯布雷维克就属于第一类的“个体化恐怖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