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部门“晒三公”虽接近尾声,民众对其关注的兴趣却丝毫不减。
谁将是最后一个?已公开的,谁的增加较多?谁的下降较多?谁的总数庞大?
仍有多个部门未公布
“明年或有‘四公’、‘五公’”
截至8月3日,有媒体称,在国务院要求公布“三公”经费的98家中央单位中,尚有10家单位未公布:外交部、国侨办、国务院港澳办、国台办、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家烟草专卖局、安全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国家语委。但官方尚未披露相关具体名单。
8月4日,《中国经济周刊》从外交部了解到,外交部未公布的原因是“三公”经费中有一些涉密信息。“根据《预算法实施条例》,需要公开‘三公’经费,但是根据《保密法》,一些信息又不能公开,到底怎么处理,目前我们正在和相关部门协商研究。”外交部有关人员表示。
国家烟草专卖局财务司副司长万里明则告诉记者,“我们是企业,不是财政拨款。”
国家语委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国家语委是一个兼职办事机构,工作人员都是教育部语言应用司的,教育部对外保留国家语委的牌子。至于是否要公布“三公”,自己不便回答。
此外,中国政府网显示,国台办与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列入中共中央直属机构序列。国家保密局与中央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密码管理局与中央密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列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的下属机构。如此看来,则国台办、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应不在98家单位之列。
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除了极少数涉及国家核心机密、国家安全的事项,很多都是可以公开的。国防系统都在逐渐向透明的方向发展。希望没有公布的单位能尽快公布。”
记者注意到,一些不在政府序列的单位,比如最高检、共青团中央、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中央党校等,也公开了自己的“三公”经费支出。加上这些单位,截至8月3日,公布“三公”经费的中央单位达到了94家。
据《中国经济周刊》统计,在晒“三公”的94个部门中,2010年决算总支出为65.05亿元,2011年预算总额为63.80亿元,总体支出较上年减少1.25亿元,减幅为1.92%。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副主任彭非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公开“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表明政府逐步在朝公开、透明的方向努力,也透露出最高层锐意改革的决心。“可以说,2011年是中国政府管理朝着科学化、民主化方向大跨步的一年,今年有‘三公’、明年就会有‘四公’、‘五公’。”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提出各级行政机关要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主动、及时、准确公开财政预算决算等领域的政府信息。
国税总局总额第一
按人均算并不多
因为公布“三公”经费,国税总局一不留神成了众所关注的对象。
据国税总局7月2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国税系统“三公”支出预算达21.38亿元。即使与排名第二的海关总署的5.12亿元相比,也多出3倍以上。
之所以高居榜首,业内人士的解释是机构庞大所致。由于国税系统实行垂直管理,此次公布的“三公”开支,不仅包含国税总局的“三公”开支,还包括各省市直至全国乡镇一级分局(所)的“三公”开支。根据税务机构管理体制,全国五级税务机构,预算单位多达3567个,仅税务干部就多达近百万,也就带来了高额的支出总数,但其人均支出3731元,在所有公开的部委中处于中等水平。如果从“人均”的角度看,近22亿的“三公”经费对于机构庞大的国税系统而言,其实“不算多”。
据《中国经济周刊》初步计算,其他中央部门“人均‘三公’经费”较高的有,国务院扶贫办10816元,国家统计局5353元,国家知识产权局5093元。
国家信访局增幅最高(68.4%) 和重视信访有关? 《中国经济周刊》所做的统计显示,在已经公布的94家中央单位中,2011年“三公”预算增长的部门共52家,占比过半。国家体育总局是唯一一个增加额达到千万的,是1475.80万元;有19家单位的增加额在数百万不等;32家单位增加额在几十万元不等。 其中,国家信访局的增幅排在第一位。国家信访局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较2010年决算数增加67.2万元,增加数额虽不大,但是增加幅度较大,达到68.4%。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财政研究室主任杨志勇表示,无论是信访局还是其他单位,增幅高无外乎三个原因:一是工作性质。看这个单位的职责有没有发生变化,国家是不是赋予了它更多的职责;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信访工作,“目前看这可能是国家信访局增幅高的一个原因”。二是本来就应该有那么多资金,原来财政资金比较紧张,没有拨付那么多。三是公众认为的增幅多的不合理因素。 国资委降幅最大(-38.4%) “下面有央企撑腰?” 近年来,国资委及其领导的央企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无论国企搞得好不好,都会招来一片质疑声。在批评声下,国资委也显得“很无奈”。 这次“三公”公布,国资委似乎可以扬眉吐气一番了。据《中国经济周刊》统计,国资委2011年“三公”经费较2010年减少1781.12万元,减幅38.4%。 当然,即便经费大幅减少,也难免会有不同的看法。一位业内人士略带调侃地说:“国资委‘三公’经费降低确实是不争的事实,但往深处想,下面还有那么多央企给撑腰呢。” 《中国经济周刊》统计显示,在已经公布的94家中央单位中,2011年“三公”预算降低的部门共42家。降额达千万元的有7家,其中降额最大的是中国科学院(-4360.69万元),紧随其后的还有国家税务总局(-2796.81万元)、国资委(-1781.12万元)、水利部(-1505.86万元)、中国气象局(-1377.62万元)、公安部(-1271.24万元)、质检总局(-1123.24万元);降额在百万元的有17家;降额在几十万元及以下的有18家。 体育总局出国经费夺冠 足球经常走向世界? 记者注意到,出国(境)费的数额在不同部门之间分布不均。体育总局预算数额最高,为1.65亿元,是唯一一个出国(境)费过亿的单位,平均每工作日花45万元;而出国(境)预算最低的是国家信访局,只有39.47万元,两部门相差419倍。 据《中国经济周刊》统计,在已经公布的94家中央部门中,有44家 2011年“出国(境)费”为“三公”最大开支,占比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商务部、体育总局、国家能源局、中国人民银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其中,商务部所占总额比例最高,达94.51%。 其实早在7月14日商务部公布“三公”经费时,因2010年出国(境)费5798.39万元、占2010年“三公”经费的94%,就引来了一片质疑声。次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回应称:出国经费占比较高,与商务部的工作性质有关,与中国在国际格局中不断演变的地位有关。 商务部也是第一家迅速回应有关“三公”质疑的部门,被网友授予“最快回应奖”?。 |
国管局公车占比最高(96.4%) “高是合理的,正常的” 但凡涉及公车的消息,都会引起公众的极大关注。这次也不例外。 国税总局(含全国)2010年“公车”支出最高,为14.86亿元;而公车开销最低的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只有30万元,两部门相差4953倍。 已经公布的94个中央部门中,2011年公车预算过亿的有7个部门,数额最高的依然是国税总局(含全国),超过14.55亿元,其他的依次是海关总署(含全国)4.50亿元,质检总局2.69亿元,银监会(含全国) 2.25亿元,中国气象局(含全国)1.65亿元,农业部1.51亿元,公安部1.24亿元。 在2011年的“三公”预算中,有43个部门的车辆购置及运行费为本部门“三公”经费的最大开支,其中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公车支出排在第一位,占比为96.4%。海关总署、银监会等30个单位的公车预算在“三公”经费中支出过半。 国管局在公车预算中为何拔得头筹?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仙芝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主要跟国管局的职能有关。“国管局有国家专用的国宾车队,此外,中央国家机关副部级以上领导车的配备都从国管局出,集中由国管局服务,这部分的公车不可能摊到别的部委中。所以,高也是合理的、正常的。”胡仙芝说。 国管局在其官方网站公布的13项职能中的第三项就是“负责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的编制、配备、更新、处置工作”。 国管局公告显示,2011年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预算数4384.27万元,其中:中央国家机关78个部门的公务用车购置费预算数3910.07万元,国管局公务用车运行费预算数474.2万元。 仅有7家公务接待费为最大开支 “被你请,是给你面子” 国税总局(含全国)2011年公务接待费预算额最高,为6.67亿元,平均每工作日花182万元;而公务接待费预算开销最低的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只有3万元,两部门相差22234倍。 此外,在已经公布的94个中央部门中,2011年公务接待费预算过亿的有两个部门,除国税总局(含全国)外,还有质检总局,超过1.13亿元。 据《中国经济周刊》统计,在已经公布的94家中央部门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中,有7家 “公务接待费”占最大开支项,其中宋庆龄基金会的“公务接待费”占比最大,为78.6%。 宋庆龄基金会在公开“三公”经费情况说明中指出,2011年的公务接待费为314.2万元,主要用于开展两岸和国际交流活动,主要为接待台湾、港澳及海外有关团组住宿、伙食、交流等费用。 跟诸多部门出国(境)费和公车消费占最大开支项相比,公务接待费仅有7家占最大开支项。 杨志勇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表示,“尽管大家都很关注‘公务接待费’,但实际上很多观念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温饱没解决时,大家对吃喝很感兴趣,乐于接受邀请,现在在北京城里谁请你吃饭,你去是给他面子。这是一个逐步改变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