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西亚北非国家群体性动荡背景复杂,但观念落后、制度缺失、与全球化时代严重脱节是一个重要原因。传统的威权主义统治文化使这些国家的领导人长期疏于政治社会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机制建设。那些已经或即将步入政治晚年的领导人面对急剧变化,更多考虑的是如何避免大权旁落,国家因此失去活力,大批年轻人无法找到自身应有的位置。
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全球化是一个追赶现代化的过程,参与这一进程的国家都在通过不断的自我修正、自我更新和自我丰富,与时俱进地推动自身的社会改革和转型,同时积极调整自己的内外战略。遗憾的是,大部分阿拉伯国家对全球化的态度总体上是排拒的,实践是被动的。阿拉伯精英们更多地看到了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担心“全球化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可以说,在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里,阿拉伯世界基本上是处于一种“被全球化”状态。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国家简单地把阿拉伯世界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归因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效应,同时过于强调伊斯兰文化的应对能力,对借鉴外来发展经验表现消极。这种相对封闭的态度既不符合当今世界潮流,也违背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使阿拉伯世界错失了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阿拉伯世界的年轻人看到了自己国家与时代发展的差距,他们受到的冲击是巨大的。这也是年轻人成为西亚北非此轮剧变主要推动力量的原因之一。
当然,阿拉伯世界对全球化时代的处境是有所反思的。伊拉克战争后,美国推出的“大中东计划”促动了变革的敏感神经,阿拉伯世界内部变革呼声日益高涨。阿拉伯精英撰文指出,政治改革已刻不容缓,不改革将难以适应急速变化的世界。2004年3月,在埃及亚历山大召开的阿拉伯改革会议上,阿拉伯各国通过了“亚历山大声明”。埃及在会上表示愿意成为阿拉伯国家民主改革的“试验田”,将根据人民的需要和呼声,在不影响国家稳定的前提下,进行一系列民主改革,并且愿意将改革的经验供阿拉伯国家参考。同年5月,阿盟首脑会议又通过了有关阿拉伯改革的13点计划。一时间,“民主改革”成了阿拉伯媒体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但从其后的实践看,关于改革的话题基本上停留在讨论层面,观念转变和制度建设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究其原因,一方面,这些国家为其政治地缘环境所困,忙于应对各种外来挑战。更主要的是,执政者担心,一旦改革触及宗教和传统文化,就有可能危及权力基础,执政者退让和妥协的空间将很有限。
如何改革长期以来一以贯之的僵化体制,确立符合本国历史、宗教、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发展方向,完成现代化转型?这是阿拉伯世界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现代化转型是一个涉及社会各方面变革的动态过程。对阿拉伯世界而言,首先需要传统文化的转型。尤其是传统文化中限制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部分,需要从全新的角度加以修正,从而使传统文化本身得到发展,并进而继续发挥其强大的行为规范功能和价值认定功能。
从这个层面上说,新生代阿拉伯政治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引领国家朝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现代化稳步转型,探索符合自身文化、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政治体制和发展道路。因循守旧,简单从外部世界引进技术和制度,将难以改变目前的混乱状况。只有成为拥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国家,才有可能避免在全球化大潮中被进一步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