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四比四促”,就是“比理想信念,促党性修养增强;比践行宗旨,促创先争优和‘三个一’活动;比坚持群众路线,促‘三查三看’教育整改;比作风建设,促科学发展”。
保山市广大党员干部以杨善洲为镜子,时刻对照和鞭策自己,做到干扰面前不分神、诱惑面前不变质。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他们深入困难多、问题多的地方蹲点,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按要求,市级领导和县区党政主要领导每年蹲点不少于10天,走访群众不少于20户;市直和驻保部门及县区直部门主要领导每年蹲点不少于15天,走访群众不少于30户;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乡镇长(主任)视工作情况选择多个村(社区)蹲点,每年蹲点不少于20天,走访群众不少于40户。
保山市委书记李正阳率先深入存在问题较大、群众反映强烈的腾冲县猴桥镇胆扎社区蹲点解决问题;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松等主要领导也在“五一”假期来到联系村调研。全市33名厅级领导先后背起行囊,用10天左右的时间下乡,吃住在农家。
“有上级的好政策,有干部支持帮助,我们没理由还守着贫困不发展。”昌宁县湾甸乡大城村大城三组村民吉军伟道出了当地各族群众的信心。
保山市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践行杨善洲精神,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他们积极响应联村入户号召,自带伙食、行李住到村组和农户家中,开展以深交一个农民朋友、提供一条致富信息、包干一件利民实事的“三个一”活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各单位选派了一名干部到联系村任职,设立民情联络员,制定民情联系卡,建起民情信息台账。
隆阳区委书记董礼书来到红花社区蹲点后,居民试着反映了4年前一个体老板到村里收购莲藕打白条、至今没有支付钱款的事。董礼书当即安排先用办公费用垫付给居民,然后再展开收购款追讨工作。拿到钱后的群众感慨地说:“这回是真的来替老百姓解决困难的。”
今年4月以来,保山全市已有近3万名机关干部深入800多个村(社区),走访村民40多万户。“干部来到我家中,跟我们聊家常,问我们需要什么,还帮我们解决实际困难。我们也给他们提提意见,感觉很随和、很亲热。”施甸县永福沟上村村民杨正堂表示,希望这项工作能长期开展下去。
保山市广大党员干部以杨善洲为榜样,把工作真正做到群众的心坎上,进一步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查三看”教育是保山市2010年以来全面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载体,其具体内容是:查作风,看学习真不真、团结好不好、务实行不行、创新强不强、守纪好不好;查工作,看思路明不明、方法对不对、措施实不实、发展快不快;查项目,看储备多不多、服务优不优、建设快不快、成效显不显。结合这项活动,保山市积极兑现民生整改承诺。
经过逐项梳理发现,保山市去年以来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去年开工的1636套廉租房建设进展顺利,已安排1260户保障对象入住;救济“五保”困难人口2.2万人;施甸、昌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有序推进;首次开展的农村民房灾害保险深受欢迎。
同时,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开展帮贫解困和“大下访”活动,今年以来已结对帮扶困难户1.1万多户,解决群众困难1万多件。搭建化解民怨工作平台是保山市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的一大亮点。各级工作组通过领导干部蹲点走访、联村干部普遍走访、挂职干部随时走访等形式,梳理矛盾纠纷3050多件,现场释疑解惑千余件,使全市信访数量大幅下降。
保山市委还先后出台关于领导干部蹲点、联村入户、信访工作、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6项制度,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切实转变作风,像杨善洲同志那样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目前在保山,围绕全市“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深入实施“农业稳市、工业强市、生态立市、科教兴市、文化旅游名市、改革开放活市”六大战略,县区之间、乡镇之间、部门之间、党员干部之间已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由此,今年上半年,保山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已达135亿元,农民现金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896元、8300元。
保山“四比四促”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在全市上下产生了强烈反响。“变化真的很大,杨善洲老书记的作风又回来啦!”群众普遍反映:以往领导干部下乡,只是沿着既定路线走走、坐在车里转转、隔着玻璃看看、选个代表谈谈,而这次领导干部进村蹲点,视群众为“家人”、视群众反映的问题为“家事”、视群众来信为“家书”、视群众的期待为“家计”、视群众工作为“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