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10日电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创作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深刻指出了优秀作品尤其是能够称为经典的标志性作品对于文化繁荣发展的意义所在。 一个文明被世人所铭记,总与这一文明所留下的标志性作品息息相关;一种文化的现实影响力,很大程度上也依靠标志性作品。回望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诗经》《孙子兵法》《红楼梦》等经典作品以及长城、故宫、兵马俑等古迹遗存,犹如一颗颗耀眼的星辰,辉映在人类文明的苍穹,激荡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壮志豪情。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华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造型等,都给世人留下了震撼心灵的深刻印象。但是,与积淀深厚的中华文明相比,与十多亿人口的分量相比,与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程相比,中国当代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相当有限,一个重要原因是,能够产生较大影响的标志性作品还不多。广大文化工作者有责任肩负起历史使命,为创作出更多标志性文化作品努力奋斗。 要创作出标志性作品,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方向问题是根本性的问题。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巨大力量,是创造、传承、发展文化的主体。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特征就是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文化创作只有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反映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才能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经得起人民、时代和历史检验,才能产生优秀的、标志性的作品。 要创作出标志性作品,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在文化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充分讨论,在文化产业发展上提倡不同门类和业态的积极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营造鼓励文化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才能让蕴藏于人民群众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充分迸发,推动标志性文化作品创作。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表明,每一个文化高峰期都是文化创作活跃期和文化精品涌现期。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广大文化工作者自觉担当使命,紧紧依靠人民,抓住机遇奋发努力,就一定能够创作出更多优秀文化作品,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作出新贡献。
新华时评:时代呼唤标志性文化作品
来源:新华网 浏览:289
发布时间:2011-11-10 13:14
版权声明:
中国国情在线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均为用户发布或互联网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gqdtck@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删除。
★ 最新推荐
- [新闻中心] 习近平在江西九江市考察调研
- [新闻中心] 江苏盐城大丰区:用好文明实践阵地 多向传播党的创新理论
- [新闻中心] 习近平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 [新闻中心] 总书记“公开课”|既要大胆讲政治,又要善于讲政治
- [新闻中心]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
- [新闻中心] 教育部:将学校实验课开设情况纳入教学视导和日常督导
- [新闻中心] 新的文化使命--从“第二个结合”看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 [新闻中心] 出主意想办法 中央指导组聚焦中管企业发展难题
- [新闻中心] 共同开创中国—中亚合作更加美好的明天
- [新闻中心] 习近平就中国同中亚国家合作提出“八点建议”
- [新闻中心] 习近平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并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
- [新闻中心] 5月15日起全面恢复口岸快捷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