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以宣传国情国力、关注民生民意为宗旨,为基层提供学习交流、信息咨询服务,系全国信息资讯服务类门户网。
编辑:朱小姐 投稿邮箱:gqdtck@163.com
中国国情在线

“合理回归”势在必行 房地产业转型在即

来源:新华网 浏览:335 发布时间:2012-02-03 10:53

 新华网上海2月3日电(记者 叶锋、叶超、魏宗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31日在国务院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再次指出:“继续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促进房价合理回归。”据不完全统计,这是温总理两年以来第五次公开提出要促进房价的合理回归。

    回归声疾,调控策紧。曾经风光无限的房地产业,近年来经历了“冰火两重天”,全民炒房、“只赚不赔”等现象正在悄然终结。不过,借助于中国经济的深厚积累和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国楼市依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其“转型发展”已属必然。

    楼市三大“神话”终结

    “被土地管理部门罚款,被债主追着讨债,这种日子谁愿意过?可在房地产资金紧张的大环境下,我们也想不出法子了。”一家在长三角布局的房企负责人邵传林说。他的企业在镇江丹徒龙山景区收购开发了一个大型度假村项目,但至今他仍没有付清按协议应于去年6月就支付的收购款项。因无法按时支付土地款项,公司已被土地管理部门处以高额罚款,至今仅取得了一小部分土地的土地证。

    邵传林坦言,资金紧张已成为最棘手的问题,同业间的资金拆借已没有可能,银行对房地产项目的贷款不仅审批苛刻,贷款额度也明显缩小,“全行业都陷入‘缺钱’境地”。

    类似遭遇在大型房企中也不少见,典型如绿城。数据显示,绿城集团2011年累计销售金额为353亿元,较上一年降幅超过30%。曾在2009年喊出“三年赶超万科”的绿城,去年在大型房企中的排名已经跌出了前二十。为缓解资金压力,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的一周之内,绿城连续出售了5个项目的股权。

    严厉调控之下,中国楼市的种种“神话”正在破灭。其一,“以钱炒钱”模式的终结。绿城等房企“狂飙突进”的一大动力就是高杠杆率。但一旦资金面全面卡紧,高负债率的危机便会逐渐暴露。绿城“高举高打”陷入困境,值得反思。

    其二,“只赚不赔”现象的终结。两三年以前,房地产业堪称“吸金池”。而眼下,越来越多企业被迫退出。武汉市房管局去年四季度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0月底,武汉的在册房企比2010年同期减少了200余家。北京、上海等地也有大量房企项目公司甚至母公司退出楼市。

    其三,“全民炒房”时代的终结。瑞信研究院近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消费者在未来两年购买不动产的意愿为16%,比2010年进一步下降。严厉的限购、越来越高的购房门槛以及风险意识的逐渐提高,让不少人对楼市望而却步。

    低谷多年未见 机遇仍在眼前

    中国楼市已迎来一个新的低谷。统计数据显示,近10年来,多数年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幅均在10%以上,特别是楼市繁荣的2005年和2009年,增幅更是高达40%以上。而2011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0.99亿平方米,仅增长4.9%,增速回落5.2个百分点,比1月至11月回落3.6个百分点。如此情景,仅比金融危机影响下的2008年楼市好一些。

    再如,去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新开工面积19.0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6.2%,增幅大幅回落24.5个百分点,低于近年来的平均增幅。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放松的情况下,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市场预期悲观。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说,考虑到去年土地成交、企业资金等情况,预计201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新开工面积将出现1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说:“过去十五年中国房地产业的高速增长,背后是中国的城市化。在这过程中,地价、房价均快速上涨,开发商大规模圈钱、圈地。但是,从2012年开始,这种只重规模的商业模式已经结束。”
  另一方面,调控楼市不是简单打压。业内人士指出,中国房地产业的拉动力,短期内难以被其他行业替代。从消费上看,全年每年房地产市场销量总额是汽车市场的4倍、旅游市场的6倍多;从投资看,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业占四分之一强。此外,在地方财政来源中,土地出让金能占到四五成之多。与此同时,商品住宅的供应仍处于相对短缺,“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供给仍是当务之急。

    复地集团董事长张华说:“中国楼市的“黄金时间”已经过去了,但未来一段时间依然是发展的好时机。”专家建议,一方面要降低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度,另一方面要避免长期用行政手段对楼市简单进行打压。

    转型可促进健康发展

    1月31日的国务院第六次全体会议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决策层的信号,已充分为市场所感知。

    去年,复地集团在长沙、南京、杭州等地频频出手砸下72亿元,不断加大土地储备。张华认为,市场越是波动,就越是充满机会。复地不会因为宏观调控而改变发展战略,但在战术上会根据形势变化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

    “在产品上,要提高刚性需求住房的比重;销售上,要加快销售进度,注重‘跑量’;此外,我们还会在产业地产上发力,预计今年在上海就有四个项目投入销售。”张华说。

    潘石屹则提出,随着房地产业进入“下半场”,新的发展模式一定是把精力全部投入到产品上来,投入到产品的创新、设计、质量上来。他还提出,中国房地产企业应该学习美国的苹果公司。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预测,未来房地产市场可能发生三个变化:一是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移,导致竞争加剧,洗牌加快、利润摊薄;二是融资渠道多样化,除了银行融资,将更多地依靠社会的资金;三是市场布局立体化趋势,产品业态布局多样化,房企转型契机出现。

    专家提出,房子让不同收入家庭买得起、租得起,才称得上是合理价位。现在既要挤泡沫,又要使供应产品更加合理,这样才能使房地产市场真正健康发展。

版权声明:
中国国情在线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均为用户发布或互联网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gqdtck@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