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辩论的出现,绝非偶然,其实质涉及到21世纪的世界应当建立什么样的国际秩序。
恶化的叙利亚局势造成了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对于叙利亚人民的悲惨遭遇,国际社会给予同情。在必须尽快结束这场灾难问题上,国际社会的意见是一致的。而从联合国内外的辩论来看,国际社会在两个问题上存在着严重分歧:
首先,叙利亚的危机,应当军事解决,还是政治解决?
有的西方国家,不论用了什么样的漂亮辞藻和借口,他们想套用利比亚模式,实现军事解决的意图是显而易见的。而叙利亚的危机错综复杂,采取军事上支持一派,打一派的办法,可能会造成更大规模的人道主义灾难。21世纪的今天,很多问题是武力解决不了的,这已经为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所证明。政治解决虽然道路曲折,但最终结果对冲突的双方好,对叙利亚人民好,对这个地区好,也对国际社会好。
其次,一个国家究竟应当由谁来领导,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还是由外国决定?
叙利亚作为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其主权和领土完整当然应当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规定了“主权平等”的原则。按此原则,一个国家显然只能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决定。如果外来力量就能决定一个国家由谁领导,形成惯例,那岂不会导致天下大乱?
上述两大问题,都涉及到21世纪应当建立什么样国际秩序的问题。过去几个世纪,国际秩序由几个大国所决定,小国的命运掌握在大国手里。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的主权平等原则,必须成为21世纪国际秩序的一部分。
世界上有很多矛盾,很多利益冲突,解决起来无非是军事解决或政治解决。军事解决就是强权政治。人类进入了21世纪,再搞强权政治,大概是不可接受的。
1991年,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世界进入了走向新格局的过渡时期。所谓格局,是指国际关系中相对稳定的状态。旧格局结束了,意味着旧的平衡被打破了。走向新格局,意味着要建立新的平衡。所以,在整个过渡时期里,世界上各种力量之间的较量、冲突、摩擦层出不穷。
围绕叙利亚问题的辩论,就是这种较量的表现。中国主张和平解决争端,主张各国主权平等,主张各国的事情由各国人民来管。这些原则符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的准则。只有这些原则得到切实的尊重和实施, 21世纪的世界,才会更加和平、更加稳定、更加繁荣。
(作者为本报特约评论员、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