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研究稳增长措施时,首先强调要“落实好结构性减税政策”。
结构性减税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着力点。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增长放缓,投资和进出口呈现出回落状态,结构性供给过剩程度加大。基于这种背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结构性减税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力”。
首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今后经济能否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仍为主导因素。产业结构调整有两大关键点:一是产业升级,比如农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的技术转型;二是继续扩大第三产业比重。综合看,这种结构调整核心是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打破企业全能格局,使各种生产和服务专业性工作走向产业化、高端化,进而降低所有企业的经营成本。但这种变革需要改革来推动,其中重要的手段是税制改革。
现行税制中营业与增值税并立,两大税种收入总和占税收总额比重40%多。营业税涉及建筑、交通运输、金融、生活服务、不动产转让、通讯、技术转让等产业。这些产业大部分恰恰是扩张性产业,已成为整体产业结构转换的切换点和支撑点。但营业税是对营业收入全额课税,因而不仅营业税应税企业要重复纳税,而且与营业税应税企业往来的企业也要重复纳税,最终结果是社会分工越细、专业产业越多、重复纳税越多。
为此,我国很早就酝酿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目的就是为市场自发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创造公平的税制条件。目前这项改革已进入实际操作阶段。2012年在上海的试点,显现出了预期效果,近七成试点企业税负下降,与试点企业往来的企业也得到了减税效益,而且减税额大于试点企业减税额。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总体结果是力度较大的减税。从内在机理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全面推开后,改革所形成的减税规模足以诱导企业打破“小而全”的生产和流通的思维框架,最终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从国际经验看,法国上世纪50年代始探索征收增值税,70年代中期全面征收增值税。征收增值税后流转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从40%多降至20%左右,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从40%多升至60%多。同时,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并成为经济增长点。
其次,激励民间投资扩张。经济增长归根结底是市场配置资源的结果,具有强烈的自发性。投资扩张是供给扩张的基础,供给扩张反过来会推动总需求全面扩张,最终促成经济增长。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原因之一是民间投资占大头的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而欧洲之所以经济疲弱,关键是国内投资不振。目前为发展经济摆脱主权债务危机,欧洲主要经济体都在寻求刺激投资的良策,但至今未有实质性进展,其重要原因是现行制度安排不能有效激励民间投资。
因此,我国要稳增长,核心问题是充分运用各种政策手段激励民间投资。在这方面,税收政策实际上已超前布局,突出表现就是结构性减税措施的分步推出。2009年增值税从生产型改为消费型,允许企业抵扣机器设备购进税额,大大降低了民间投资扩张的税收成本。扶持小微企业的系列减税政策出台,实际上也是激励民间投资扩张。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将使原征收营业税的民间企业享受机器设备和物料消耗两者购进增值税税额抵扣。近期国家税务总局又发布了有关鼓励民间投资的税收政策。显然,激励民间投资已成为结构性减税着力点,这是一种稳增长的长效机制。(作者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