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在盐渍土地区修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格尔木至察尔汗沿线大部分是盐渍土质,部分路段地表水丰富,沼泽地、水草地分布较广,尤其是察尔汗盐湖上的30多公里路段,需要在“漂浮”在10米至20米深的结晶盐和晶间卤水上的盐盖上铺设路基,施工工艺技术难度非常大。
据了解,直到本世纪初,由于盐渍地质条件下公路施工难题难以突破,交通建设者们都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盐盖和卤水在察尔汗盐湖上筑路,从而造就了察尔汗盐湖上享有盛誉的“万丈盐桥”奇观。
30多公里的“万丈盐桥”雨天路基沉降变化很大,经常坑洼不平,致使交通受阻,而晴天用碎盐块修补并浇注卤水后,却异常坚固,能够确保车辆畅通无阻。
为了改变这一路段“雨阻晴通”的状况,2008年12月,总长80.05公里、全线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速度每小时100公里的格尔木至察尔汗高速公路开工建设。
“经反复研究试验,在格尔木至察尔汗高速公路建设过中,交通建设部门首次采用了砾石桩施工工艺和‘新型混凝土节水保湿养生技术’,并尝试应用‘袋装砼灌注桩技术’等工艺技术,有效解决了盐渍土地区路基不均匀沉降、盐渍土对路基桩体材料的腐蚀破坏,提高了路基构造物的耐久性和安全性。”青海省交通厅厅长杨伯让说,从目前试通车的情况来看,格察高速完全符合高等级公路的各项标准,这一成功案例也为柴达木盆地乃至中国其他盐碱地区建设高速公路提供了有益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