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以宣传国情国力、关注民生民意为宗旨,为基层提供学习交流、信息咨询服务,系全国信息资讯服务类门户网。
编辑:朱小姐 投稿邮箱:gqdtck@163.com
中国国情在线

评论:中欧互信合作符合双方长远利益

来源:新华网 浏览:214 发布时间:2012-09-18 15:57

 新华网北京9月18日电(记者 徐兴堂)中欧第十五次领导人会晤即将举行。此次会晤是在世界经济依然低迷、欧债危机持续发酵、欧洲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趋势的背景下召开的,也因此而备受国际舆论尤其是中欧双方的关注与期待。

  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逐步构建了以经贸高层对话、高级别战略对话和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为三大支柱的合作架构。其中经贸往来尤其体现了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主题。中欧领导人会晤无疑将成为理顺经贸关系、消除经贸障碍的良好契机。

  中欧经济总量均属世界前列,各自的经济表现直接影响全球经济的好坏。在当前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中欧双方都应清醒认识自身所处位置,在加速自身改革,消除内部隐患的前提下,寻求互补领域,加强双方经贸往来,实现双赢。

  就当前来说,中欧双方的互补性尤其突出。备受欧债危机打击的欧洲国家经济严重衰退,亟需外来投资提振经济并避免大批企业破产;而处在经济转型关键期的中国则希望能通过投资欧洲为产业升级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而这种投资同时也是对这个身陷困境的重要贸易伙伴伸出的援手。

  官方统计显示,欧盟已连续八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2011年,中欧贸易额达5672亿美元,是双方建交时的200多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四年里欧盟向中国的出口增幅持续超过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增幅。欧盟驻中国大使艾德和年初曾指出,2012年中国可能取代美国成为欧洲最大的出口市场。

  这种互利的经贸关系当然应该得到延续,但这种关系却时常受到来自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干扰。最近,欧盟不顾中方反对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为中欧经贸发展蒙上了阴影。
 无论从哪方面看,欧盟对中国实施贸易保护都是下下之策。

  拥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无疑是个大市场,其巨大的消费潜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不断深化而逐步释放。此外,包括光伏产业在内的许多行业,虽在中国加工制造,但关键材料和部件却大都来自欧盟及其它发达国家。如果欧洲坚持其短视行为,则不但会对自身的相关产业造成伤害,还会失去在中国这个重要市场继续发展的契机。

  中欧之间确实存在贸易不平衡问题,但贸易逆差不应被当做寻求贸易保护的借口。在全球多边贸易中,总会有贸易不平衡情况发生,这是由不同的国家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所决定的。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贸易伙伴之间的不平衡现象正在逐步缩小,中国的总体贸易盈余正趋于平衡。

  中国一再强调不以追求贸易盈余为目标,实际上也是这么做的。目前中国正在进行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释放内需潜力,减少对外需的依赖。

  中国一直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国际经贸往来,过去三十多年里,中国良好的投资环境使包括欧洲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赚取了巨额利润,使中国成了任何一个国际化企业都不能忽视的重要市场。反观包括欧洲在内的西方国家,却常以种种借口对中国和中国企业的市场行为进行限制,这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以及对中国的高新技术出口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历史经验表明,这种限制的结果只能是损人不利己。

  中欧政治制度不同,社会文化也相差甚远,但和平、发展、合作的理念应该是相通的,双方都应该以包容的心态相互理解。中欧都受到了全球经济危机和欧债问题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双方只有在互信的基础上消除分歧,深化合作,才能尽快走出危机阴影。这对世界经济能否转危为安极为重要,也符合双方的长远利益。

版权声明:
中国国情在线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均为用户发布或互联网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gqdtck@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