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中那一缕亮丽的霞光
——记邯郸市实验小学支教教师李春辉
记 者:张 海 贾 宝
2013年的8月20日,是全市中小学校开学的日子。这天,一位衣着得体、留着一头卷发,看上去约莫四十来岁的女士,在肥乡县辛安镇镇中心校郭希忠校长的陪同下,走进了该镇贾北堡明德小学的大门。这位女士就是来自邯郸市实验小学的支教教师 ——李春辉。
一番简短介绍之后,李春辉老师迅速进入了角色,跟着大伙儿一起投入到开学第一天的紧张工作中。如今一个学期过去了,李老师以她积极的教学热情、全新的教育理念、扎实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对学生浓浓的爱,嬴得了受教学校师生们的赞扬和拥戴。
李春辉老师来自市内首屈一指的名校——邯郸市实验小学,是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为了响应市教育局关于支援贫困乡村一线教育教学工作、促进三区教师队伍建设、均衡全市教育发展,她告别了朝夕相处的60名学生,告别了工作多年的学校和共事已久的领导及同事,远离了繁华城市优越的生活环境,忍受着跟亲人分别的思念,毅然来到邯郸东部贫困县——肥乡县,开始了她艰苦而又陌生的支教生活。
初战告捷
李春辉刚来学校不久,正逢迎检攻坚战,县教研室要对这所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估,需要听一节语文课。学校领导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李老师。她二话没说,欣然接下了这项艰巨的任务。那节课上,李老师旁征博引,高度概括,举一反三,尤其是她声情并茂的朗读,工整流利的板书……言语举止无一不透出一股才气和学者气质,给与会的领导和老师们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校领导和老师们都说李老师学识渊博,博古通今,教法灵活实用,教学效果明显,听李老师的课真是一种享受。
严谨治学
在贾北堡明德小学,李春辉担任的是四年级语文及科学、品德与社会等相关学科的教学工作,每周课时十七节。这个年级,在全校班容量是最大的,多达五十九人,被同行戏称全镇“第一班”。有的老师开玩笑说:“下课了,从别的班走出来的学生是一个一个的,从李老师班走出来的学生是一群一群的。”不仅如此,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其中男生多达40人,管理起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并且该班很多学生是来自周围乡村的孩子,学习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天交上来的家庭作业不仅字迹潦草,还有大量的错别字。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她首先从字词的书写入手,要求学生认真写好每一个字。为了纠正学生的错别字,她每次批改完作业,都将作业中的错别字一一抄写在黑板上,并用红笔标出容易写错的笔画。就这样黑板上的错别字一天天减少,一个月下来,从起初的抄写整整一黑板到后来的寥寥无几。她还要求学生将《写字册》作业改用铅笔写,并手把手地纠正不正确的笔顺,指导孩子如何看贴、读帖,临贴,如何把字写得规范、漂亮,对于写得好的字用红圈圈标识出来,写得好的学生再改用钢笔写。一学期下来,孩子们的错别字大大减少了,书写也变得极为规范和整洁了,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在全镇学校排名直线上升。
以学定教
这里的孩子习惯了上课机械被动地听讲,作业听老师讲标准答案。针对学生们的这些学习弱点,李春辉在课堂上注重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每个孩子在课堂上要畅所欲言,用普通话把心中的感受和想法大声地说出来,把话说完整,说明白。为了激发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她带领学生开展各种语文课外活动,读课外书、写日记、写读后感、古诗诵读……她还在黑板的一角开辟了“语文角”,指导孩子们做摘抄笔记。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她还自己出钱买来作业本、笔记本、铅笔、橡皮等各种学习用品,奖励那些在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孩子。渐渐的,孩子们爱读书了,会读书了,在读书中找到了快乐。在完成自己教学任务的同时,她还积极配合班主任老师开展各种班级管理工作,和学生一起打扫卫生,主动出好班级黑板报,帮助班主任训练太极拳队列,利用业余时间辅导住校生……她的辛勤付出不仅拉近了师生距离,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同时也为该校老师作出了表率,赢得了全校老师的一致好评。
言传身教
学校开展教研活动,她认真听每一节课,详细地做好记录,并及时写好听课随笔,和教师们一起讨论研究,帮助年轻教师备课,认真听其试讲,逐字逐句地帮助他们反复修改教案,不遗余力地促进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她反复修改教案,自制课件。先进的教学理念,灵活的授课形式,流畅的语言,工整的板书,充满深情的朗读,给全校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刚刚结束的县教学评估工作中,李老师执教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运用先进的生本理念,给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可谓整节课都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得到了县教研室程金岭主任由衷的好评,程主任真诚邀请李老师今年春天在全县作公开示范课。
舍小家为大家
李老师唯一的女儿远在200公里之外的一所中学读高二。孩子两次因病回家休养,老师们都以为李老师肯定要请假在家照顾女儿了,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李老师又准时出现在学校操场上,旁边跟着的正是她的女儿。因为李老师怕耽误孩子们的课程,所以不得不将自己病中的女儿也带到了学校。众所周知,学校里不仅住宿饮食条件差,连最基本的医疗条件都谈不上,领导和老师们都极力劝说李老师回家,可李老师却不容分说地摆了摆手。班里孩子的课一天没落下,可李老师的女儿却一连病休了十天。
这个学期一开始,春天气温忽高忽低,李老师患上了重感冒,一连几天了,发烧、头痛、流鼻涕,可她至今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大家纷纷劝她休息,她总是说一点小毛病算不了什么,学生正在养成习惯的时候千万不能放松。作为一校之长的李林芳更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搭平台献爱心
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李老师常常感叹,一年的支教时间太短暂了,即使倾注全部精力,也只是“雨过地皮湿”。她想让孩子们接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她想让社会上更多的人心系这里的孩子,她想让每一个孩子都实现心中的梦想……她心中有太多太多的想法。李老师在市里有一群特别要好的姐妹,十姐妹都拥有一份令人艳羡的稳定职业,其中二姐李小丽是十姐妹的主心骨,在快乐工作的同时,她们还在二姐的带动下热衷公益事业:去偏远的乡下慰问烧伤儿童,给身患重病的教师捐款,连续多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二姐曾多次提议带着十姐妹和家人的心意去看望李老师支教学校的孩子们。今年四月初,李老师要在班里举行一次主题中队会,希望通过活动课的形式,让孩子们树立远大的理想,牢记少先队员肩上的责任,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市里孩子上课的不同形式。她觉得时机成熟了,便热情地向市里的姐妹们发出了邀请。4月9日下午,春风和煦,阳光明媚,一行十姐妹带着她们事先精心准备好的书籍,文具等礼物,从邯郸市出发,长途驱车来到明德小学的校园里,一堂别开生面的主题中队会在铿锵的进行曲中拉开了序幕,李老师满怀激情地主持了这次活动。课堂上,十姐妹兴致勃勃地和孩子们一起分享读书心得,积极踊跃地畅谈自己读书的感受,交流读书的名人名言,将所带的书籍、文具分发到孩子们手中,并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庄严而有序的课堂始终被浓浓的爱意裹挟着,现场热烈的互动场面一次次把活动气氛推向高潮,大家的双眼一次次被泪水浸湿,孩子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最朴素的话语感谢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在李老师的引领下,少先队员们神情庄重地凝望着鲜艳的队旗齐声呼号:“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铮铮誓言表达着他们的决心,也震憾着现场每个人的心。“一同托起希望”主题中队会在孩子们嘹亮的歌声中结束了,《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余音在明德小学上空回荡,爱的种子无声地播撒在每个孩子的心中,并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春日里破土,萌发……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将近一年的支教生涯即将结束了,李春辉老师在生活方面从未对学校提出过任何要求,她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渊博学识、斐然成绩,赢得了全校师生和家长的尊重、信任和拥戴。可以说,贾北堡明德小学是肥乡教育界的幸运儿,因为她得益于李老师的言传身教和精心点拨,获益匪浅。李春辉给予受教学校的帮助是方方面面的,影响是深远的,那里的师生将会铭记于心。感谢李老师对农村教育的满腔热忱和真诚付出,感谢她对邯郸教育政策的响应,感谢支教教师用心支撑起这座城乡教育的桥梁。
四季美景是早春,一日美景在清晨。无论早春还是清晨,都给人以无限的希望和力量。支教,如同晨曦中一道清新的阳光,照射田野万物,催生乡村的希望。瞧,晨曦中的那缕最亮丽的霞光,不正是支教老师动人的风采吗?
爱心姐妹进课堂
爱心十姐妹饶有兴味地和孩子们一道参加活动
别开生面的中队活动

和老师们一起教研

和学生在一起

举行中队活动

下课指导学生阅读

以学生为本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