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改革路径日益清晰。国家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副司长纪宁7日在中国网访谈时,首次较为详细地披露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措施,制订多年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何时出台,她未透露。纪宁透露,发改委正在开展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相关工作,不过由于收入分配的问题涉及面广,既是一个民生问题,又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体用什么形式,在什么时间,出台什么相关的文件,尚需国务院的统一部署。(12月9日华西都市报)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广大民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规划政策的着力点将转到把提高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富裕人民群众作为全新思路和战略,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包容性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保障和改善民生”将成为未来五年改革与发展的关键词。对此,民众充满期盼。收入分配调节方案迟迟未能出台,说明此事重大,决策甚为审慎。不过,方案最终形成和实施过程中离不开公众参与,应像医改方案那样敞开大门,广纳民意,构建各种便捷平台,始终让公众充分知情且加入互动交流。
公众全程参与可对相关基础性数据做出及时反馈。广为诟病的“被增长”、“被提高”、“被就业”、“被平均”等,令人们对统计上的“民富”不敢苟同。某些地方和部门在公布统计数据时“选择性失真”,人为制造“收入猛增、就业率喜人”的幻象。对此,民谚曰:“张家有钱一千万,邻居九家穷光蛋,平均起来算一算,个个都是张百万!”这不仅是一个权威数据的真实性问题,将可能误导收入分配相关改革方案的走向。
公众全程参与能让改革方案接上更多的“地气”。曾有自称“北京警察”的网友,在网上晒出工资单,澄清了一部分人对公务员收入的误解。那么,普通职工特别是民营企业员工的薪金究竟如何,需要大家都到网上晒一晒,以便决策者从网络民意中看出不同社会阶层的收入差距,及时调整改革举措。
公众全程参与有利于决策者“两不误”。调节收入分配绝非简单的削峰填谷,而是寻求“立体破解”。如果水涨船高,中低收入者调整后的收入被物价上涨所淹没,那么将失去调节的意义。虽然医改方案正在全面实施,政府保障性住房在紧锣密鼓建设之中,但是要看到,诸多民生难点还有待进一步破解,而且房价居高不下、看病贵、看病难以及通胀吞噬民众收入等问题已成为社会矛盾的集中点与暴发点。因此,公众参与就是开通“民意直通车”,让决策者及时了解民情,悉听民声,回应民意,在调整和规范社会收入分配的同时,加大价格干预和民生热点事件的监管和查处力度,遏制侵犯群众利益的事件发生,确保收入调节方案的务实性和长效性。
关键是从源头上、制度上让地方政府从只追求GDP增长转型为追求诸如改善公共服务、提高民众收入等民生目标,使各项改革能触及“深水区”,直指影响“国富民富”的核心问题与要害节点,让官员打心里、实打实地为民众谋福祉,而不是为个人谋仕途,为强势集团谋利益,更不能为自己谋私利,真正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让更多更好的制度惠及百姓,进而实现“国富民富”,促进社会和谐与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