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以宣传国情国力、关注民生民意为宗旨,为基层提供学习交流、信息咨询服务,系全国信息资讯服务类门户网。
编辑:朱小姐 投稿邮箱:gqdtck@163.com
中国国情在线

东方艺珍花丝镶嵌文化传承主题活动在北京张家湾文化艺术博览苑举办

来源:本网讯 浏览:1545 发布时间:2018-10-17 18:22


东方艺珍花丝镶嵌文化传承主题活动在北京张家湾文化艺术博览苑举办


    (本网讯)10月16日,由北京工艺美术行业促进中心、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指导,北京通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和东方艺珍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东方艺珍花丝镶嵌文化传承主题活动”,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张家湾文化艺术博览苑举办。
     花丝镶嵌技艺又称细金工艺,是“燕京八绝”之一,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列入国家第一批传统工艺振兴名录,地域性标明为北京市通州区。花丝镶嵌技艺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金银错”工艺,发展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明代花丝镶嵌工艺得到空前提高,清代设立了“造办局”,花丝镶嵌工艺集历代工艺之大成,无论是在技术、品种和数量方面都远超历代,花丝镶嵌技艺趋于完美。清末民初,宫廷艺人流散民间,工艺和生产规模都乏善可陈,1937年以后花丝镶嵌行业濒临绝境。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政府将失散民间的老艺人组织起来,在通州区大成街1号成立了北京花丝镶嵌厂,成为时间较早、规模较大的黄金、白银加工制造企业。集中了花丝镶嵌、錾刻、卡克图等传统工艺方面的顶尖人才。主营业务为花丝镶嵌技艺制作的金银摆件、首饰及生活适用品等,长期以来获得过数十项国内外奖项,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工程牌匾、徽章、金书、金印、国礼等项目设计制作任务,曾为国家的出口创汇做出了突出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花丝镶嵌厂为适应市场需求逐步进行了改制,于1999年更名为北京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东方艺珍”企业继承和发扬了建厂以来的优良传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致力于花丝镶嵌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高度重视创新发展能力建设,于2015年创新建立了东方艺珍花丝镶嵌传承基地,成为花丝镶嵌传统工艺振兴和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于2017年又成立了东方艺珍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为以花丝镶嵌技艺为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夯实了基础。
    举办此次活动是应北京市工美行业界有关领导和专家、大师的要求和原北京花丝镶嵌厂老艺人们的要求,进行的一次珍品展示传承主题活动。其目的和意义主要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振兴传统工艺、弘扬大国工匠精神的一次接地气的文化传承活动;是彰显东方艺珍花丝镶嵌传承基地的社会责任担当,集行业和企业之资源,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项目为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增砖加瓦;是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而开展的一项主题文化传承献礼工程;是为推动花丝镶嵌技艺立足通州、面向京津冀、走向全国及“一带一路”传承发展的一项打基础工程。
    这次活动的主场活动为期一个月,集中展示包括“花丝传承记忆长廊”、“圆明园四十景”、“金玉圆明园大水法”及“珍品赏析研讨会”四大板块。是北京工美行业界多年以来规模较大、时间较长的一次以花丝镶嵌为主题的文化传承活动,并和通州区潞河中学开展校企战略合作,由潞河中学向“东方艺珍”授牌——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和“花丝镶嵌主题文化参观体验”活动。是花丝镶嵌大师和花丝镶嵌产品集中最多的一次文化传承主题活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金玉圆明园大水法》及其配套产品,是在东方艺珍企业的大国工匠们创作诞生20年后的今天首次向社会震撼亮相,不仅是“中国前所未有的工艺美术珍品”,而且是工艺美术作品和黄金珠宝艺术的一大奇观,代表了目前我国花丝镶嵌技艺发展的新水平,是贵金属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背景资料:
一、花丝传承记忆长廊
东方艺珍话传承
     北京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成立于1999年12月。其前身是北京花丝镶嵌厂——北京花丝厂。北京花丝厂创立于1956年1月,属于公私合营厂,位于北京市崇文区兴隆街2号,其传统工艺的生产制作历史可追溯至1937年,技艺传承有着清宫造办处的历史背景。
    北京花丝镶嵌厂成立于1958年5月,由北京花丝厂和四个花丝镶嵌合作社合并而成,当时称为“并厂”,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北京花丝镶嵌厂从1958年成立后,一直按照“国有企业模式”运行了40多年。后因为企业改革的深入以及整个外部环境的影响,加之经营管理不善导致连年亏损,濒临破产。
    1999年5月,北京花丝镶嵌厂响应政府号召,由北京市工美集团总公司将其划转到北京市通州区管辖,地址仍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大成街1号,从此北京花丝镶嵌厂更名为北京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通州区政府新注入资金1000万元,使企业得以继续经营发展。与此同时按照相关程序对原北京花丝镶嵌厂进行了破产注销。
    2003年3月起,常留海先生以军队退役上校、自主择业者的身份承包经营北京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至2009年为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又进行了企业改制,由全民所有制改为集体所有制(股份合作),常留海先生由承包经营变为自主经营,成为企业的实际控制人至今。并于2014年迁址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工业园区广聚街6号。
    本企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时间较早、规模较大的黄金、白银加工制造企业。集中了花丝镶嵌、錾刻、卡克图等传统工艺方面的顶尖人才。主营业务为花丝镶嵌技艺制作的金银摆件、首饰及生活适用品等,长期以来获得过数十项国内外奖项,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工程牌匾、徽章、金书、金印、国礼等项目设计制作任务,曾为国家的出口创汇做出了突出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适应市场需求逐步进行了改制,继承和发扬了建厂以来的优良传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致力于花丝镶嵌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高度重视创新发展能力建设,于2015年创新建立了东方艺珍花丝镶嵌传承基地,成为花丝镶嵌传统工艺振兴和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于2017年又成立了东方艺珍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为以花丝镶嵌技艺为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夯实了基础。
    公司在总结80多年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技艺传承的同时,紧密结合新时代文化文创产业发展的形势和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公司的发展战略和定位规划,正沿着建设花丝镶嵌非遗文化传承和传统工艺振兴的示范性企业战略目标而不懈努力。


花丝镶嵌名人录


常留海
东方艺珍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赵凤山
东方艺珍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金玉圆明园项目总指挥
黄希武
北京花丝镶嵌厂厂长(1985年——1998年)、北京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顾问、1958年进入北京花丝镶嵌厂工作
王树文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东方艺珍花丝镶嵌传承基地艺术总监
赵春明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79年进入北京花丝镶嵌厂工作
曾建忠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66年进入北京花丝镶嵌厂工作
姚迎春
北京工艺美术大师、1958年进入北京花丝镶嵌厂工作
崔西伦
北京工艺美术大师、北京花丝镶嵌厂第三代花丝镶嵌专业设计师、北京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设计总监、花丝镶嵌设计研发室首席设计师、1982年进入北京花丝镶嵌厂工作
杨锐
北京工艺美术大师、东方艺珍花丝镶嵌传承基地签约大师、錾刻研究室主任、首届通州工匠、1970年进入北京花丝镶嵌厂工作
李淑棉
北京工艺美术高级技师、北京东方艺珍花丝镶嵌长研究所副所长、1970年进入北京花丝镶嵌厂工作
杜建毅
北京工艺美术高级技师、东方艺珍花丝镶嵌传承基地签约技师、首饰研究室主任、北京故宫文服非遗专项顾问、1971年进入北京花丝镶嵌厂工作
张春源
北京工艺美术大师、东方艺珍花丝镶嵌传承基地签约大师、镶嵌研究室主任、1972年进入北京花丝镶嵌厂工作
熊士华
北京工艺美术高级技师、北京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研究所所长、1972年进入北京花丝镶嵌厂工作
张永宽
北京工艺美术高级技师、东方艺珍花丝镶嵌传承基地錾刻研究室研究员、1972年进入北京花丝镶嵌厂工作
姚景志
北京工艺美术高级技师、东方艺珍花丝镶嵌传承基地签约技师、表面工程研究室主任、1975年进入北京花丝镶嵌厂工作
赵云亮
北京工艺美术大师、1979年进入北京花丝镶嵌厂工作
马佩坚
北京工艺美术大师、东方艺珍花丝镶嵌传承基地签约大师、卡克图研究室主任、1982年进入北京花丝镶嵌厂工作
李金海
北京工艺美术高级技师、东方艺珍花丝镶嵌传承基地錾刻研究室副主任、1988年进入北京花丝镶嵌厂工作
陈令勇
北京工艺美术大师、贵金属首饰手工制作工北京大工匠、北京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制作总监、执行厂长、1993年进入北京花丝镶嵌厂工作


二、“圆明园四十景”玉石版画

    《圆明园四十景图》是根据乾隆皇帝的旨意,于乾隆九年(1744年)由宫廷画师唐岱等绘制而成的40幅分景图,各幅分别附有工部尚书汪由敦所书乾隆《四十景对题诗》,字体一律为大臣奏章所用的宫廷管和体。全图分为上下两册,奉旨正式安设于圆明园奉三无私殿呈览,人称殿本彩图。
    四十景图所绘建筑群落具有很强的写实风格,集中体现了中国皇家园林——圆明园的造园艺术和建筑风格。1860年,圆明园遇难时,这套彩绘本被侵略者掠走,献给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目前被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
    为了再现圆明园(江南)四十景,工艺美术大师们依照圆明园四十景图,创新制作了“圆明园四十景”玉石版画,版画使用珍贵秦岭玉石精雕而成,每幅画(字)120厘米见方,重量达60公斤。
    作为《金玉圆明园大水法》的配套产品,圆明园四十景玉石版画的创作和首次亮相,是坚定“文化自信”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学习教育难得的素材。

三、惊世杰作——“金玉圆明园大水法”(1号厅)
    “金玉圆明园大水法”作品长256厘米,宽162厘米,高180厘米,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一件以古典名园建筑为题材的黄金嵌宝细金工艺陈饰品。
    “金玉圆明园大水法”工艺精湛,利用精细的花丝工艺将每一景物錾刻细致人微、生动美丽,掐丝丰富多彩、整件作品掐有祥丝、花丝、松丝等几十种不同的花纹,并采用叠、填、攒、焊工艺将二至三种不同花丝相错相叠,点缀装饰于“大水法”的楼宇、方塔、喷泉、栏杆、树叶及动物上,使作品锦上添花,展示了传统工艺精美丰富的艺术造诣。整件作品数万个焊接口光洁、利落,天衣无缝,展示了巧夺天工的花丝技艺。
    “金玉圆明园大水法”大胆采用了金木结合、木玉结合,金包玉的全新工艺手法:如景观中,地面甬道金、玉与木座的镶嵌之合、锦地花丝与木座的镶嵌结合,远瀛观楼宇及屏风部分的金包玉制作效果。
    “金玉圆明园大水法”耗用瑞士进口千足黄金60公斤,选用南非钻石2500粒,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红、蓝宝石1200粒,天然珍珠590粒,高档翡翠210块,从2500公斤新疆“白玉”原料中、精选近百公斤精白玉。宝石镶嵌精致,白玉雕琢细腻、规整、平实,花梨木座设计雕琢工艺精良。
    “金玉圆明园大水法”设计独到、用料考究、造型俊美、结构严谨、空间布局章法得当、工艺精美、庄重雄浑,华丽高贵;创造性地再现了十八世纪中西合璧的圆明园人文、历史、艺术的风彩,开创了传统与时代相结合的高品味工艺风格,是一件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工艺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作品,经专家鉴定评审,花丝雕錾嵌宝“金玉圆明园大水法”为:“中国前所未有的工艺美术珍品”。

四、圆明园西洋楼玉石版画(1号厅)
    圆明园西洋楼铜版画是根据欧洲传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宁主持设计的西洋楼为蓝本,由宫廷满族画师伊兰泰起稿,通过中国工匠雕刻,法国工匠制作铜板而成,也称西洋楼二十景,铜版画最终完成于1786年。
    圆明园西洋楼铜版画采用全景式构图,画面展示了圆明园长春园之西洋楼五组建筑群,包括谐奇趣、黄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线法画十座西式建筑。此组铜版画场面壮阔,构图精密。原铜板藏于圆明园中,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铜版下落不明,现已知的一套完整铜版图纸被法国国家图书馆所收藏。
    作为《金玉圆明园大水法》的配套产品,大国工匠们将圆明园西洋楼铜版画设计制作成“圆明园西洋楼二十景”玉石版画,作品采用雕刻工艺再现了铜版画的画风和技法。每幅画长220厘米,高130厘米,重量达120公斤。

五、花丝镶嵌大师珍品介绍(2号厅)

《天坛祈年殿》
    采用花丝镶嵌、錾刻等工艺,由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熊士华、李淑棉老师联合制作。作品取材天坛标志性建筑祈年殿,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礼神”的思想设计而成,象征着天圆。其中殿内28根金色大柱,各有寓意。里圈的四根寓意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间一圈12根寓意一年的十二个月份,最外圈的12根寓意着十二时辰。作品再现了祈年殿富丽堂皇的面貌,寓意与天同福,福寿安康。祈年殿的顶和门窗大量的采用了花丝工艺,充分还原展现了祈年殿的细部特征。这件作品刚刚获得“工美杯”中国传统工艺作品大赛银奖。

《紫气东来》
    由北京工艺美术大师张春源老师设计制作,采用的錾刻工艺。《紫气东来》作品取材于乾隆御笔沈阳故宫凤凰楼“紫气东来”匾额,紫气东来源于老子出关,因大清起源于建州,从建州到赫图阿拉,到盛京(沈阳),到北京,自东而来。所以乾隆题“紫气东来”,吉祥之意。

《錾刻项圈》

    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杨锐设计制作,采用錾刻工艺制作,以中国传统纹饰、古代人物、喜鹊登枝等为元素。此作品工艺精湛。尤其细部处理体现了大师的高超技艺。

《花丝觥》

    觥是商周时期酒器之一,这款作品以鱼化龙为题材,求鱼化龙,青云得路。折桂蟾宫,志存高远。鹰击鹏飞,一举成名。花丝技艺古韵传承。

《点翠耳饰》

    点翠工艺,花丝镶嵌技艺中典型的一个品种,点翠工艺采用的翠鸟的羽毛制作而成,作品由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赵云亮老师设计制作,赵云亮老师曾为电视剧《甄嬛传》制作点翠头饰,点翠头饰在清宫为后妃的专属饰品。另外最近热播的《延禧攻略》也大量的使用了点翠头饰。

《乾隆狩猎戎装像》

    源于清宫画师郎世宁的《乾隆狩猎戎装图》,郎世宁是清乾隆时期著名的外籍画师,故宫馆藏有大量的郎世宁作品,郎世宁的作品融汇中西,此件作品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亚太工艺美术大师--王树文老师设计制作,戎装像整体由纯银浇筑,采用錾刻、花丝镶嵌技艺,完美还原了戎装图。

《金钻珠宝花丝镶嵌生肖-鼠》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树文的又一传世珍品。作品整体用纯银1000余克,镶嵌各种宝石。作品创意新颖,构思巧妙,造型独特,做工精细,开创了花丝镶嵌与中国生肖文化结合的历史先河。“生肖鼠作为花丝镶嵌十二生肖之一,是用花丝工艺中的“小6”(掐丝的一种形状)表现细致,通身排列自然流畅。鼠象征生命力顽强,精益求精,是具有灵性、聪明神秘的小生灵。

《金钻珠宝花丝镶嵌生肖-猪》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树文的又一传世珍品。其整体用纯银1000余克,镶嵌各种宝石。作品创意新颖,构思巧妙,造型独特,做工精细,开创了花丝镶嵌与中国生肖文化结合的历史先河。“生肖猪作为花丝镶嵌十二生肖之一,是用花丝工艺中的“小6”(掐丝的一种形状)表现细致,通身排列自然流畅。猪的外形胖胖圆圆的,是财富、福气的象征。摆放厅堂尽显富贵如意,福气十足,和龙搭配更佳美满富足。

《子孙万代葫芦》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树文的又一传世珍品。作品整体采用纯银20余千克,镶嵌各种宝石,造型优美,做工精细。葫芦谐音“福禄”“富路”“福路”“护禄”,可以驱灾辟邪,祈求幸福美满,健康长寿。寓意富贵吉祥,葫芦里种籽众多,象征多子多孙,繁茂昌盛。

《龙凤如意》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树文设计制作,龙凤如意 ,以花丝螺旋儿为地衬,两侧为花丝垒丝而成的龙、风,如意头四方环绕蝙蝠、寿桃,中央以玛瑙为尊,两端辅以翡翠和东陵石,周围点缀玛瑙点,工艺精湛,寓意龙凤呈祥,福寿延绵。如意尾部悬挂绦穗,寓意长命百岁。

释迦摩尼像》

    北京工艺美术大师熊士华、李淑棉设计制作,采用錾刻、浇筑、花丝镶嵌等工艺,释迦摩尼是佛教的始祖,作品采用花丝镶嵌技法展现了佛祖释迦摩尼的端庄气度。莲花宝座坛城金碧辉煌、气势恢弘。花丝镶嵌宝石背光,彰显法相威仪。

《花丝手包》

    花丝手包采用“燕京八绝”花丝镶嵌工艺制作而成。手包起源于西方,以东方传统工艺,配以花团锦簇的繁华纹饰,点缀璀璨的宝石,让整个手包充满着皇家气息。彰显出花丝手包的观赏和实用价值。《花丝手包-华章》 北京工艺美术大师崔西伦设计制作。

《花丝赏瓶》

    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熊士华设计制作
    这两款花瓶积淀了中华民族花丝镶嵌千年技艺,它也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花瓶本就是古人装饰用品,这款采用“燕京八绝”之首的花丝镶嵌技艺,经过大师精雕细琢,为我们展现了古法技艺的高超水平。花瓶身上凹凸有致的纹路和古典人物造型,彰显出古色古香的古韵之美。


 

《小洋车》
    北京工艺美术大师陈令勇设计制作,作品是极具民国风情的小洋车,造型精巧美观,花丝技艺精湛,让一款普通的小车变得富丽堂皇、美不胜收。

花丝喜鹊》

    北京工艺美术大师张春源设计制作,喜鹊中国民间吉祥之鸟,作品采用花丝镶嵌、烧蓝工艺完美呈现了喜鹊的姿态,栩栩如生。

《龙酒壶、酒杯》

    北京工艺美术大师张春源设计制作。作品采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丝镶嵌、錾刻工艺制作。以龙为主要元素,嵌以宝石,尽显尊贵。

卡克图 北京工艺美术大师马佩坚设计制作

    “卡克图”其实是中蒙边境上一个小镇的名字,工艺相传最早源自俄罗斯,又名“俄罗斯烧瓷”,曾辗转传入波斯。元代成吉思汗西征波斯时俘获了大批工匠,一部分流落到云南、江浙一带。明灭元后百业待兴,从民间募集各行各业的手工艺者汇于南京,其中就包括那些波斯工匠。明永乐年间,这些波斯人又随永乐帝北迁定居,并在此将俄罗斯烧瓷工艺结合中国的景泰蓝和花丝镶嵌技艺,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卡克图”绝技,为历代帝王所喜爱,指定为御用贡品。
    如今,“卡克图”虽曾在中国帝王的宫殿中显赫了数百年,令帝国后宫的佳丽为之倾倒,但在普通老百姓中知名度并不高,被许多人误以为是景泰蓝。而在欧洲尤其是中东地区,类似的卡克图工早已被他们视为奢侈艺术品的代表:以其工艺做成的刀,是中东地区名门望族极爱配戴的一种饰物——它们通常由纯金银打制,上镶天然兰宝石,采用花丝镶嵌工艺装饰,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他们认为,有一把精美的“卡克图”宝刀,能标志着主人的尊贵显赫身份。

    以下柜台内为东方艺珍设计制作文创、首饰类产品。东方艺珍作为花丝镶嵌行业的领军企业,可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花丝镶嵌及相关行业产品的设计生产。




版权声明:
中国国情在线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均为用户发布或互联网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gqdtck@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