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个人使用的飞行背包,在城市上空穿梭的飞车,依靠太阳能驱动的巴士,风驰电掣的磁悬浮铁路和超高速电梯,甚至让人瞬间置身于目的地的传送装置,对于未来城市中的交通会是怎样一番图景,科幻界从来不吝啬想象力。如果回望我们走过的时光,改变已经从科幻世界一点点渗透进了现实。我们将会收获怎样的未来城市?”
2018年10月18日,跟着现场能发出美妙声音的智能机器人主持人,搭配着一个个炫酷的未来城市交通场景,首届“未来交通公益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拉开帷幕。
这个有点不一样的环保公益论坛,是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iCET)的几个项目官员们在几个月前的一个午后策划出来的。
“这个想法特别好,未来的城市交通就真的有可能是像科幻小说里的那样,更加智能、节能,也更加科技,而且以后的人会更加注意科技,人文、和环境的自然和谐。”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负责人安锋博士这么说道。
在炫目的科幻开场之后,著名科幻作家凌晨女士和《科幻立方》创始人成全先生两人畅想对谈,聊起了50年后的城市交通现状。
“我觉得飞行汽车在未来都是最普遍的,还会有光速交通工具和核能交通工具出现,当然光速和核能是载人去其他星球的。”凌晨说道。
“畅想未来,也要着眼脚下,目前我们对新能源领域的探索还在停滞不前,但是雾霾,气温升高问题已经来了,我们还是得踏下心来想想现在能做什么”成全将话题引向了现实时空后。
“中国汽车行业在环境公益领域的探索还是可圈可点的,福特,一汽大众,凯迪拉克等车企的公益实践也是很有成绩的。”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秘书长徐光秘书长说到。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秘书长 徐光先生分享
随之的首汽GoFan出行、摩拜单车、北汽新能源三个品牌分从共享出行、自行车出行、新能源汽车角度分享了他们在商业和公益领域的结合,创新前行的故事。
摩拜单车政策研究院院长 田翔先生分享
而更专业的环节集中在论坛的中间部分,也更精彩纷呈。
话题由能源基金会交通项目主任龚慧明先生主持并引导讨论。
能源基金会交通项目主任 龚慧明先生
在谈到交通领域蓝天保卫战问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吴烨先生表示“我们要进入到非洲蓝常态化的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会越来越多的看到非洲蓝,但这需要过程”;生态环境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重大项目办公室主任倪红女士表示“国家要降低交通领域排放,从油、路、车三个方面结合开展工作,此外要逐步把重点从单车排放开始往交通结构的调整,能源结构的调整上来进行转化”,对此,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所室主任刘胜强先生也表示“目前运输结构调整是已经上升到一个政治高度。调整运输结构,增加铁路货运量,减少公路货运量,这个方向非常明确”。对于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访方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低碳行动计划负责人孙锌女士强调了汽车全生命周期系统评价的重要性。在公众参与角度,北京环境交易所绿色出行中心主任陶岚女士提出将绿色出行进行市场化机制的创新,激励个人参与绿色出行的热情。
在公众参与方面,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iCET)也在新能源汽车与节能环保汽车方向上不断努力。伴随着iCET的BestEV项目介绍,2018年第八届中国绿车榜颁奖典礼,将论坛被推向了高潮。
本次颁奖典礼,对中国绿车榜2018年度小型车、紧凑型车、中型车、SUV、MPV、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分类榜首车型,以及2017年畅销车中绿色得分最高车型颁发了奖项,共计15款,获奖车型。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秘书长徐光先生、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丁亚冬先生、阿拉善 SEE基金会秘书长张立先生、能源基金会交通项目主任龚慧明先生、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创始人兼执行主任安锋先生、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吴烨先生、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所室主任刘胜强先生、环境资助者网络(CEGA)执行主任张瑞英女士,著名科幻作家凌晨女士,ams 车评《汽车博览》主编朱丹先生对上榜车型进行了荣誉授予,众多品牌都表示会再接再厉,持续从绿色生产和节能减排角度着手研发新的更环保的车型。
第八届中国绿车榜获奖车型代表及颁奖嘉宾合影
据笔者了解,中国绿车榜是国内最早公开、客观、科学的进行全市场汽车的环境影响的评估体系,每年将分车类评估出最环境友好的TOP车型,以引导消费者选择,得到了生态环境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和联合国环境署(UNEP)的官方支持。该项目是一个运转了八年的成熟公益项目,通过对过去八年的环保TOP车型进行数据分析,戴姆勒和宝马两纯外资企业八年来上榜车型数量遥遥领先,分别排名第一、第二位,而雷克萨斯、吉利汽车、一汽大众、上汽通用、奇瑞汽车等车企也列居前几位。看来,在节能与减排这个角度看,还是外资品牌实力非常强劲,但国产品牌也正在迎头赶上。
随着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上的部署,以及这几年国产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突飞猛进发展,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纳度越来越好,可以畅想下,在未来的汽车消费市场上,“选择更环保”这个特性将成为我们选择购车很重要的考虑因素,那么我们就真正能实现世界范围内的节能减排,进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进而减缓世界范围内的气温升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