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以宣传国情国力、关注民生民意为宗旨,为基层提供学习交流、信息咨询服务,系全国信息资讯服务类门户网。
编辑:朱小姐 投稿邮箱:gqdtck@163.com
中国国情在线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打开生活的正确方式:更卫生、更健康!

来源:新华网 浏览:163 发布时间:2020-04-22 09:36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

打开生活的正确方式:更卫生、更健康!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题:打开生活的正确方式:更卫生、更健康!

  新华社记者沈虹冰、罗博、王炳坤

  每年的四月是我国的爱国卫生月。2020年的四月,在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特殊背景下,“爱国卫生月”有了特殊的含义,也必将留下特别的历史记忆。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要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从人居环境改善、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健康、公共卫生设施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特别是要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新华社记者在各地采访看到,改善居住环境,关注餐桌安全,培育运动文化,摒弃滥食陋习……经历了疫情的洗礼,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变得更卫生、更健康。

  【百姓关注①】厕所革命、垃圾分类能“生根”吗?

  此次疫情让人们越来越重视居住环境。很多人关心,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等革新举措,能否广泛落地生根,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各地行动】在细微处改善大环境。

  走进西藏著名景区林芝鲁朗小镇,每个停车场周边配备的先进公厕格外引人注目,除了正常厕位,公厕还配备残疾人厕所和育婴室,游客使用完后保洁人员马上打扫。管理人员说,几座新厕所,让景区环境为之一新。

  随着西藏在全区推进厕所革命,目前已在交通沿线主干道、旅游景区及县区、乡镇、乡村、社区新建改建厕所近2000处,形成了覆盖城乡、布点科学、功能完备、生态环保的公厕布局。在山南市乃东区泽当街道郭沙社区,一座新型环保公厕成为村中心的“地标”。

  厕所革命“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在杭州市,“互联网+”让市民如厕更方便了。市民登录“贴心城管APP”,动动手指就能查找最近的公厕。杭州市滨江区的闻涛公园里,游客站在公厕的“人脸识别”屏幕前,3秒后机器就会“吐”出卫生纸……

  垃圾分类也在走向深入。2020年,上海市将继续完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加快实现垃圾收运和再生资源回收的“两网融合”,从源头上推动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

  【延伸阅读】务必办好“关键小事”!

  厕改虽小,却关系千家万户。一些群众认为,厕改要严防形式主义,好经不能被念歪了,不搞“一刀切”、不搭“花架子”,切实办好“关键小事”。

  辽宁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等专家认为,垃圾能否产业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关系到垃圾分类工作能不能落地做实,各地可出台政策,鼓励更多市场力量参与垃圾的循环利用。

  【百姓关注②】分餐“食”尚、“阳光厨房”能推广开吗?

  此次疫情,让“公筷制”“分餐制”“阳光厨房”等倡议进入公众视野。许多人提出,能否以疫情防控为契机,树起“餐饮新风”?

  【各地行动】“多摆一双筷子”,推进“明厨亮灶”。

  餐饮业陆续恢复堂食以来,内蒙古小城乌兰浩特许多餐馆流行起分餐制、用公筷。在浩日沁蒙式餐厅,每位消费者的餐碟里都配备了公共餐夹,以避免个人筷子接触公共餐食。正在喝早茶的青格乐说:“刚开始有点不习惯,好几次差点就用了自己的筷子夹菜,好在身边亲友及时提醒,看来疫情让大家都有了公共卫生意识。”

  管住餐桌,也要看住厨房。记者走进浙江临安的一家大型餐馆看到,门边墙上挂着一块大屏幕,正对后厨进行“实况直播”。浙江等地正在开展“阳光厨房”建设,倒逼餐饮企业提升卫生质量。

  【延伸阅读】严把“入口关”,保障吃得卫生。

  沈阳市民何坤说,疫情教育了我们避免交叉感染的重要性。现在餐饮企业复工以后,还是要严格执行“公筷制”和“分餐制”,这些举措现在看来可以避免我们“好了伤疤忘了疼”,让咱们吃得安心,更吃得卫生、健康!

  【百姓关注③】“宅”健身、“云”学习会是昙花一现吗?

  疫情期间,在“宅居”中尝试健身、阅读、“云”游的人多了,很多家庭逐渐养成了运动和学习的好习惯。不过也有人担心,这股潮流会不会随疫情防控常态化而“退热”?

  【各地行动】为健康活动“加把劲”。

  北京市学校体育联合会精心创编《天天锻炼 战胜疫情》的居家体育锻炼方法,每天上传网上,供首都青少年学生锻炼。哈尔滨首届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近日启动,参赛者拍摄上传健身舞、广播体操、跳绳、开合跳等内容的一分钟视频,即可参赛。

  继3月1日西藏布达拉宫首场网络直播迎来100万人观看后,3月9日,这座世界文化遗产又迎来以文物为主题的5G网络直播。连日来,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上海海昌海洋公园、中国航海博物馆等全国知名景点都开启网络直播“云春游”,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学知识、长见识。

  【延伸阅读】让健康产业与大众生活良性互动。

  疫情给健康产业带来了机遇。上海体育学院教授黄海燕说,例如体育领域,不仅是国家推动健康事业的核心,也蕴含着巨大的消费市场,正催生市场主体加快进入。

  来自湖北荆门的残疾人运动员苏奕铭,近期把自己运动和跳舞的视频发到抖音上,没想到引来很多人跟学。她说,各地可扶持以体育和文化消费为主的健康服务业发展,鼓励“网红”和运动达人创新创业,让健康产业发展与大众生活方式养成形成良性互动。

  【百姓关注④】滥食“野味”能禁住吗?

  “野味产业”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重大隐患。这次疫情能否让人们“吃一堑、长一智”,彻底对“野味”说不呢?

  【各地行动】织密保护网,断绝利益链。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国家层面完善立法,各地也纷纷拿出最严举措,织密野生动物保护网。

  3月26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了《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草案)》,从猎捕、生产经营、出售购买、运输寄递、交易和消费服务、广告以及宣传教育多个环节,建立禁食制度体系,实现了“应禁全禁”。

  目前,福建、四川、江西等省份也已出台禁止野生动物交易的规定,广西、江苏、山东等地则加大执法力度。森林资源大省吉林近日集中销毁了近年来收缴的蟒蛇、狍子、狗獾等各种野生动物死体7740只、制品2035件等,表明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的“零容忍”。

  有禁止,有呵护。辽宁今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春季鸟类等野生动物专项保护行动。在北京,除地面巡护外,还用无人机为候鸟“护航”,严防乱捕滥猎和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等违法行为发生。

  【延伸阅读】培育好现代饮食文明。

  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李春祥几年前就在为厨师禁烹、顾客禁食“野味”而奔走呼吁。他说,杜绝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还需人们改变观念,摒弃“野味”滋补、猎奇炫耀等不健康饮食理念。

  法律界人士认为,应升格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刑法等法律中的处罚力度,并同步加强现代饮食文化培育和宣传,切实从源头阻断不良需求。(参与记者:刘洪明、张逸飞、唐弢、程士华)

版权声明:
中国国情在线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均为用户发布或互联网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gqdtck@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