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齐鲁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传承齐鲁文化的意义
1、关于齐鲁文化的历史地位, 齐鲁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齐鲁文化以开放进取、兼容并蓄的特质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渊源之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齐鲁大地重要的精神标识。从“关注现实,明道救世的务实精神;兼容并包,相互交融的自由精神;彰显个性,实现价值的主体精神;以人为本,重视民生的民本精神;尊道贵德,礼法并重的和谐精神”等五个方面概括了齐鲁文化在中华文化精神形成史上的重要地位。
2、齐鲁文化的精神内涵。主要体现在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崇尚气节的爱国精神、经世致用的救世精神、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民贵君轻的民本精神、厚德仁民的人道精神、大公无私的群体精神、勤谨睿智的创造精神等。以变革、开放、务实、包容为核心精神的齐鲁文化,代表着齐地人民独特的精神标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富矿,对于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
3、齐鲁文化的当代价值,齐鲁文化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凝聚力和生命力来自其基本精神。«论语»«管子》等书作为齐鲁文化的重要典籍,反映了人才发展战略的内容,规划长远,考虑周详,覆盖面广,有宏观大略,也有微观细则。虽然时代不同,社会状况不同,但仍有值得新时代人才发展战略思考和借鉴的内容,并从对人才价值、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稳定等六个方面对人才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和说明,齐鲁文化在当代人才发展战略中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传承齐鲁文化的精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传承创新发展齐鲁文化,实现齐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是优秀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内在规律,是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1、传承发展齐鲁文化,要大力弘扬变革精神。齐鲁文化是崇尚变革的文化。《管子》云:“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随时而变,因俗而动。”齐鲁文化的变革精神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发展和完善的,是齐国实现富国强兵、成为东方大国的重要原因。我们必须弘扬齐文化的变革精神,以“壮士断臂”的决心和魄力,坚决改革一切不适合时代发展的体制机制,敢闯敢试,勇于担当,推动转型发展。
2、传承发展齐鲁文化,要大力弘扬开放精神。与其他地域文化相比,齐鲁文化具有浓厚的商业文明特色。商业的本质就是开放,没有开放精神,就不会有商业文明。管仲是世界上最早通过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政治家,他“为诸侯之商贾立客舍,一乘者有食,三乘者有刍菽,五乘者有伍养”,便关市,轻关税,使得“天下之商归齐若流水”(《管子·轻重乙》)。开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法宝。要实现转型发展,必须弘扬齐鲁文化的开放精神,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转型、促发展。
3、传承发展齐鲁文化,要大力弘扬务实精神。从姜太公的“因其俗,简其礼”,到管仲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齐鲁文化的务实精神可谓一以贯之。务实,就是要“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就是既要善于聆听实话,又要敢于面对实情;既要有务实的工作态度,又要有务实的工作方法;既要有把握大局的能力,又要有埋头苦干的精神,在推动转型发展的进程中,弘扬务实精神尤其可贵。
4、传承发展齐鲁文化,要大力弘扬包容精神。变革、开放、务实的精神,决定了齐鲁文化具有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特质。晏婴以调羹和音乐做譬喻,对“和而不同”思想作了非常形象的解释,也是对齐鲁文化包容精神的理论阐述。而稷下学宫,则是齐鲁文化包容精神的伟大成果。弘扬包容精神,对于我们实施文化赋能行动,铸就新时代城市精神,聚力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高质量发展植入“激励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5、传承发展齐鲁文化,要大力弘扬礼学精神。一是以人为本,齐鲁文化具有明显的人本主义特征,以人为本是齐鲁文化的灵魂和核心。 二是以仁为核心,齐鲁文化特别是儒学思想体系,把天、地、人看作统一的整体,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是以“仁”为核心的。三是以德为美,从根本上说,齐鲁文化是伦理道德型的文化,讲究“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是以孝为先,“孝”指子女对父母在尊敬、抚养、送终等方面应尽的义务,是传统社会的基本道德。五是以和为贵,“和”即“和谐”之意,它被认为是美好的人际关系状况和极高的道德境界。
三、齐鲁文化的传承创新
1、齐鲁传统知识的传承创新:推进以古文、古史、古哲、古籍为标志的齐鲁学术研究,精心培育“齐鲁文化”,全面提升齐鲁学术原创能力、思想引领能力、学术话语体系构建与传播能力、国际学术影响力,打造人文社科学术重镇和原创思想策源地。并在此基础上创新齐鲁文化的传播方式,用大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去传播齐鲁文化,挖掘古籍中对齐鲁文化的论述,讲好齐鲁文化故事。开展齐鲁文化知识竞赛,在全社会范围内掀起学习研究齐鲁文化的热潮。
2、齐鲁文化的内涵传承创新:在齐鲁文化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可谓影响深远。道德层面上,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政治层面上,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经济思想层面上,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教育层面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言教身教,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3、齐鲁优良传统的传承创新:一是要恢复传统节日的仪式感,对于春节、教师节、中秋节、重阳节、祭孔大典等节日习俗进行整理和修复,让民众在节日习俗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二是对家风、学风、社会风气的引导,齐鲁大地受儒家文化的亲润,形成了尊师重教、尊老爱幼、敦厚淳朴的社会风气,在农耕文化向城市文化的转型中,如何将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下去是新时代面临的重要课题;三是城市文化生态的营造,通过影视剧、短视频、抖音快手等等方式,营造积极向上、有趣生动的齐鲁文化现代新形象。
4、齐鲁文化产业发展创新: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齐鲁文化不仅是山东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一是搭建弘扬齐鲁文化、传承齐鲁精神搭建全国性文化交流合作的平台,以电影的形式、动漫形式等各种形式,图书、翻译各种通俗的形式,推广齐鲁文化,使受众在审美中潜移默化、深入人心、寓教于乐、产生共鸣。二是将文化资源转化成产业,才能更好的弘扬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产业转化是实现齐鲁文化软实力的关键,齐鲁文化事业发展的同时要关注齐鲁文化的产业发展。实现影视项目、文化遗产项目、高端论坛、文化产学研项目等文化的产业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齐鲁文化走出国门面向世界。三是深入研究阐发齐鲁文化丰富的哲学内涵、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精髓,统筹推进齐鲁文化典籍系统整理、思想意蕴阐释辨析、时代价值研究阐发与转化创新、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为一体的研究阐发体系;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包括齐鲁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四是发展齐鲁文化既要立足于山东优质文化资源,还要坚持互联网思维,推动齐鲁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等融合发展,提高齐鲁文化的表达水平,让齐鲁文化的优秀传统“老树发新芽”。 五是要进一步建设齐鲁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加强齐鲁文化遗产管理,建设一批能够体现齐鲁文化风采、底蕴和特色的展示场所和文化项目,助推齐鲁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齐鲁文化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生活方式、态度与价值观。齐鲁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的成为全人类共享的精神文明成果。我们应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社会道德风尚,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和阐发齐鲁文化,积极开展齐鲁文化国际交流,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文/宣岭柱 宣子茁 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