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7月7日电 题:十任“支书”一个梦
新华社记者潘林青、张力元
“七一”前夕,山东省兰陵县代村村史馆内,不断有全国各地的来访者到此参观学习,一楼大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八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
自1945年建立党支部以来,代村10任村党组织书记“一任接着一任干,不忘初心和使命”,让一个贫穷落后的小乡村,蝶变为共同富裕的“领头雁”。
方寸之地,尽显乾坤。代村75年来的发展变迁,像一部生动的“缩微影像”,印证了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追梦”历程。
这是山东省兰陵县代村的居民楼(6月2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张翔 摄)
一场历时75年的“接力赛”
在代村西南三四公里处,总投资50亿元、占地1万亩的兰陵(代村)农业企业园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看着一天天“长高”的厂房,不禁喜上眉梢。
“这个项目建成后,可成为集农产品立体种植和精深加工、农业装备制造、新农人培训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给代村经济发展又装上一个强大引擎。”王传喜说。
在代村这片热土上,翻身得解放、脱贫奔小康的“接力赛”已持续了75年。1945年,代村成立了党支部,郑祥春任第一任村党支部书记;2001年,“接力棒”传到王传喜手中。随着村庄逐步发展壮大,他又改任代村党委书记,目前还挂职兰陵县委常委。
代村村史馆二楼,“代村梦”展板前,众多参观者在此驻足沉思。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讲解员赵蕾说,对代村而言,就是坚守 “一个梦想”——实现代村经济全面发展,全体村民共同富裕。
山东省兰陵县代村第五任村党支部书记李桂兰在家中翻看当年的工作笔记(6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王阳摄
“追梦”路上,初心不改。“我上任第一天,就下定决心,要让群众吃饱饭,住上瓦房,不能再挨饿受冻。”回忆起“初心”,今年82岁的李桂兰感慨万千。她是第五任村党支部书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任职。
75年来,在10任村党组织书记带领下,代村始终奋力争先:1950年,在全县率先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1968年通电、1975年建公墓、1996年“户户通”自来水都是全县第一;2012年,代村开始“起飞”,建成“国家农业公园”……
山东省兰陵县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在查看无土栽培蔬菜长势(6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王阳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代村“芝麻开花节节高”。2019年,代村村集体各业产值达到30亿元,村集体纯收入1.3亿元,人均纯收入6.9万元。
“代村的今天,是一个个昨天的累加。”王传喜说,“我们跑的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接力赛’,要一棒接着一棒跑,稍有松懈可能就会前功尽弃。”
干部干在前,乡亲日子甜。王传喜上任至今,春、夏、秋三季早上6点、冬季早上6点半,只要他在村里,就会准时召开村“两委”班子例会,并将代村发展的点点滴滴写满了200多本工作笔记。群众说,王书记“不闰年干365天,闰年干36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