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以宣传国情国力、关注民生民意为宗旨,为基层提供学习交流、信息咨询服务,系全国信息资讯服务类门户网。
编辑:朱小姐 投稿邮箱:gqdtck@163.com
中国国情在线

神奇析城山 壮阔昆仑山

浏览:123473 发布时间:2024-02-21 11:39

       悠悠五千年,巍巍耀星汉。

       铺开记载人类文明的轴卷,从蜗居洞藏到刀耕火种,从龟甲兽骨到仓颉造字,从时序交替到星宿文化——这里,几乎囊括了人类文明足迹,横亘太行,俯视黄河,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远古文明密码——她,就是位于山阳城西南部的中华名山析城山。

       从帝王祈雨到商汤文化

       世人皆知商汤王到析城山祈雨,而其中大多数则不知道数代帝王皆至此祈雨。析城山的中心位置,就是祭天台,也称祭天坛,天坛之名由此而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据华人葵教授考证,自伏羲始约百代帝王在此设祭坛祭祀上天,开创了帝王登高山祭天之先河。

       史载:北宋熙宁九年(1076),河东路旱,朝廷委派通判王伾来析城山祈天祷雨,结果普降甘霖。次年,宋神宗颁旨册封析城山神为“诚应侯”。政和六年(1116)春,北方大旱,宋徽宗沐浴斋戒,派遣使臣来析城山商汤庙祭天祷雨,并汲取汤池圣水,结果使臣刚回到京城,大雨就随之而降。徽宗以朝廷“爵以报劳”惯例,特赐析城山商汤庙“广渊之庙”匾额,加封析城山神诚应侯为“嘉润公”。宋宣和七年(1125),下诏河东路拨公款重修析城山汤庙、嘉润公祠。析城山不仅坪内建有嘉润公祠,还在四门建有山神庙。如今,东西北三门的山神庙尚完存。

       析城山有一道长条形的高丘像一道长长的山岭,当地人称作旗杆岭。岭上遍布小型石础,石础上有插旗的眼,相传是古代官方祭天祷雨时插旌旗用的,故称旗杆岭。旌旗一直延续到巍峨庄严的祈雨亭,令人想像古代帝王为民祈雨场面之浩大之肃穆之壮观。

       考古发现,析城山确有古人类生存。2006年以来,析城山有多次考古发现,采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细石器标本多达1000余件;年代、器型与“下川文化”相似,还发现有仰韶文化时期的泥质绳纹红陶片和素面红陶片,证明上古时期确有古人类生存。

       有学者认为,绝地天通与析城山有着内在必然联系,就是确立了析城山是天子祭天的坛场。古书讲:“天子祭天于南郊”,如商汤宫城位于阳城王曲关岭,其中轴线直指南部的圣王坪,汤王祭天或者祷雨桑林,要到析城山,与天帝对话。  

       绝地天通在历史上发生过两次,都在五帝时。其中,颛顼帝做笫一次,尧舜二帝做笫二次。五帝时期是由原始部落联盟向国家雏形转变的过程,也是中华最初的礼文化形成的关键时期。

       绝地天通不是神话故事,也不是极个别学者说的把天和地的路断了,而是为了规范社会秩序,区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能没大没小,社会要有管理层级,这就形成了礼仪!因此,“绝地天通”最后炼成一个字:礼。中华礼文化得以初步形成。礼仪之邦由此开始。

       礼,人之所履,遵循的制度和规矩。没有约束,极端自由化,社会就要乱,就无法实现政通人和。

       登上北门顶观景平台,这里是析城山九门之一的玄武门,放眼望去,析城山亚高山草甸的美丽景色和遍布天坑漏斗的独特地貌直扑眼帘;慕然回首环视,近看箭豁口,传说此豁口为后羿神箭所射;向远眺望,小尖山直插云霄,那是阳城古八景“盘亭列嶂”的最高峰,素以险、峻、奇、灵著称,方圆数百里都将此处当作祈福圣山,晋陕豫来此祈福的游者络绛不绝……

       析城山主峰高达1889.5米,周长四十里,面积10平方公里,是我国北方少有的亚高山草甸。整个草甸四周高中间低,娘娘池卧中间,“形似盐盆”,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岩溶漏斗,天坑地窟,深不可测,被地质学界称为地球上的环形山。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高级工程师刘刚教授推测,这种独特的地形地貌极有可能是很久很久以前遭遇巨大彗星的撞击而形成。此说是否成立,尚待验证。而当地村民确在析城山上捡到过陨石。

       坪中绿草如茵,百花争艳。春夏秋三季百余种色彩缤纷的野花相继开放,异彩纷呈;特别是每年农历五至七月份,析城山特有的胭粉花、米粉花怒放吐艳。是名副其实的空中花园、“昆仑悬圃”。

       从仓颉造字到星宿文化

       析城山有一个文石群,与文字起源有着密切的联系。

       说起中国文字,人们多会想到仓颉(jié)造字。《淮南子·本经训》云:“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仓颉是轩辕黄帝的史官,传说他聪明睿智,长着四只眼睛,“观鸟迹 虫文,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

       其实据记载,早在伏羲时代就已出现了文字。《竹书纪年》载:“伏羲……造书契,作甲历。”《尚书序》记载:“古者伏羲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命朱襄为飞龙氏,造书契……使天下义理必归文字,文字必归六书,以同文而代结绳之政”。

       析城山一山多名,除析城山外,又叫圣王坪、北斗坪、宛丘、昆仑丘、析津山等等。其中:析城山是其常用名,关于山名的由来,在殷商甲骨文中已经对“析”做过解释,甲骨文说“东方曰析”“帝在东方曰析”,这就说明:析城是东方之城,是东方帝太皞伏羲之城。  

       析城山上有许多裸露的石头,经千万年风雨侵蚀,石面上形成了奇特纹理,或像山川鸟兽,或似彝鼎铭文,或如银钩铁划。人文初祖伏羲氏在析城山上看到这些布满纹理的石头,受到启发,根据事物的形状,如日月星辰、山水树木等外形特征,画出了类似的符号,于是便出现了最早的象形文字。

       “北斗坪”,是因析城山上与北斗星对应而得名。北宋末年道教领袖林灵素在其诗中写道:“北斗坪联北斗星,自是天关通地轴”。在古代得道高人的眼中,析城山就是与天中北斗星相对的地中,是与天龙相对应的地龙。距析城山10余华里,登横河镇观景台眺望,“十八罗汉″威震天关,横看侧看皆天神,其矗立于天地间那般威武那般雄阔……令人心生对天地自然的敬畏,此刻更让人们对析城山充满神奇和探求的欲望。

       传说中的“奎星点斗”也与析城山有着密切联系。奎星游至析城山,看到历代天子钟情此地,心血来潮,一笔点下锦绣三地:一笔点向藏风聚气的阳城皇城,由此点出了陈廷敬这样的帝师;一笔点向呼风唤雨的崦山白龙庙,由此点出了“九凤朝阳”“十凤齐鸣”;一笔点向得水而上的芦苇河,由此点出了白所知、白胤乾叔侄双“尚书”。

       圣王坪是当地百姓对析城山的传统称呼,它与舜王坪遥相呼应,经久不衰。世人皆知,舜王坪因“因舜耕历山”而得名,二圣王坪是因远古圣王(包括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黄帝、尧、舜、禹、汤等)在此活动或建都而名。圣王坪祥花遍地,瑞草无边,是历代圣王心目中的神山圣水、人间仙境。历代皇帝认为,此地上与天通,是人与上天最适宜对话的地方。典籍大禹治水登析城、汤王祷雨上析城、穆王巡泽到析城记载等,都是载入史册的信史。

       从节序创建到“昆仑丘”

       析城山东缘坡上有五处石堆遗址,与坪中高丘祭天坛相呼应,为伏羲所造六峜。我国不少历史、民俗资深专家曾多次指出:“以阳城为中轴南北百公里范围内,是严格按二十四节气为指导,安排农事活动的,这与析城山有着必然的联系”。曾有专家,历时三年,十多次在冬至、夏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八个节气日的凌晨,登上析城山观测日出,日出点、六峜、观察点三点一线,验证了古书的记载。《管子·轻重戊》记载:“伏羲作,造六峜以迎阴阳”。意思是:伏羲兴起,创造六峜,以此来顺应自然规律。从此有了原始科学指导下的农耕文化。从司马迁到郭沫若再到众多学者,人们千百年来苦苦找寻的“六峜”,在析城山见到了实物,得到了验证。

       沿着析城山周边漫步,群山叠翠、气象万千。还有它奇特的龙形地貌,万古不竭的高山天池,四周高中间低的“偃盆”地貌,遍布坪上的龙洞和龙窝、漏斗天坑、岩龛溶洞。山上有座无名墓,刻有“仙境”和“跨鹤归来”字样。可见,在古人眼中,析城山就是“西天仙境”。

       析城山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中华民族探源寻祖取得重大进展,昆仑文化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中科院华仁葵教授、台湾中国文化大学金荣华教授、中国社科院吴晓东教授等一大批海内外专家,多年研究,得出了“析城山即为远古昆仑丘”的结论,也就是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反复出现的昆仑虚。“远古昆仑”并非只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地理概念,而是一个经过数千年不断演绎的文化概念。古代典籍中记述昆仑有“增城”“醴泉”“悬圃”“瑶池”“开明兽”“有木禾”,有“五城”“九门”“十二楼”,这些记载,在析城山几乎都能够找到一一对应的实物或原型。按照古人“准其地望,皆与古书相合”的史地观来看,析城山就是古书记载中的昆仑丘。

       此外,还有瑶池(娘娘池)、牛心温、析城乔木与建木,祭祖石(伏羲墓),原始聚落,南门,南门峰,黑龙洞,宰牲池,六峜,天中地中,龙形地貌,道士墓群,古建遗址,次生糜子等,可谓一步一景点,一处一绝色。

       2020年12月,析城山荣列“山西十大最美草原”,成为山西草原亮丽的绿色名片,成为人们共享共荣的生态福祉。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世外桃源,那是我们灵魂的栖息地。大自然是神奇的造物主。析城山,这块诗与远方的仙人圣地,绝美隐世……”可以想像,一万多年前,这里就有着人类物质文化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一笔!(王宝   谭军社  吴军社  张引牛)

版权声明:
中国国情在线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均为用户发布或互联网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gqdtck@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