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以宣传国情国力、关注民生民意为宗旨,为基层提供学习交流、信息咨询服务,系全国信息资讯服务类门户网。
编辑:朱小姐 投稿邮箱:gqdtck@163.com
中国国情在线

“二十八宿”文化在晋城的发展和升华

浏览:73201 发布时间:2024-10-30 09:49

晋城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作为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两万多年前就有人类生活的足迹。相传女娲氏、神农氏和尧、舜、禹以及众多名人圣贤也都在此留下了流芳百世的典故。因而,晋城被文化部命名为“远古神话核心发生区”。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随着晋城“文旅康养”事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黑神话悟空火爆上线,晋城“地上文物博物馆”的美誉在全国骤然鹊起,府城玉皇庙的“二十八宿”彩塑更是以“彩塑极品”“宋元精品”“海内孤品”的“三品”之冠享誉全国,已然成为晋城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璀璨名片。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二十八宿”文化在晋城源远流长。自人类在地球上诞生以来,就从未停止过仰望星空、观测天体的活动,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奥秘,并从中汲取诸多智慧。中国人对星空的探索,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大概是出于“万物皆有灵”的理念,人们认为天是有灵性的,上界的最高神就是“天”或者称为“天翁”“天公”,儒家经典中又称作昊天上帝。在有文字流传的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人们已经把最高的神称为帝或上帝。直至宋代,玉皇大帝的地位才有了空前的提高。北宋时期,宋真宗假托自己的祖先赵元朗是道教的尊神,玉皇大帝曾令其祖降下“天书”。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 1015 年)、宋徽宗政和六年(公元 1116 年)两次给玉皇大帝加封圣号、尊号。再后来,民众们凭着现实生活经验,认为人间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佛教的高僧、道教的真人哪怕本事再大,也只能封个国师、天师,一切听命于皇帝。因此,晋城最早的宗教文化场所便是道教的玉皇庙,后来才逐步形成了儒释道三教文化融合。

晋城现存碑记较早的高平河西镇南庄玉皇庙(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与洛阳白马寺同为东汉时期。根据府城玉皇庙现存碑刻和相关研究,现在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向世界宣布:府城庙始建于隋朝,“隋时居民聚之北阜,建庙宇三楹,内绘三清神像。”最新解读的一块府城碑刻:“紫薇斗护”,落款“吕祖传抟城府北,图南穆修斗数推。之才师天太清宫,羲叟历录星宿威。”再次证实太清宫的前身就是碑刻所述的三清庙宇。吕洞宾就是在府城太清宫传徒陈抟,陈抟也是在府城太清宫传图穆修,穆修也是在府城太清宫传徒李之才,李之才同样在府城太清宫传徒刘羲叟,刘羲叟综合历录并刻碑纪念,因刘羲叟病故于北宋嘉祐五年,故此碑刊刻的时间最晚应是嘉祐五年,即1060年。到了北宋熙宁九年(1076 年),府城社李宗、秦恕前往陵川附城下壁万松山玉皇庙(建于唐开元六年718年,比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晋城西街玉皇庙早110年)请来“信马”祈雨成功,在原址上重建庙宇,即始建“玉皇行宫”,金贞佑年间毁于兵火,又分别在金泰和七年(1207年)和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元年(1264)进行重建,元惠宗顺帝(后)至元元年(1335年)再次进行了重修和扩建,其后明清两代屡有修补,1988年列为第三批国宝,1990年政府先后两次拨款维修玉皇庙廊房。去年,高平米山的一块烧窑祭祀碑(中间竖刻“供奉火神炎帝尊位”,左右分刻“社神后土”“太上老君”。右侧落款为“玄云观内意栖云玉皇圣宫修道真山畔法火知常度再建已近六十春”;左侧落款为“志真盥丹燔柴造器盈二十八舍辅弼紫微”)又一次证实了 1207 至 1335 年元代历史上两个“至元元年”其间 128 年的又一次修缮记录。碑中涉及两位道教道长,王栖云(1177 ~1263 )和姬志真 (1192~1267),他们是师徒关系,“玉皇圣宫修道真”和“再建已近六十春”这两句话隐喻了泰和七年(1207 年)以王栖云为首的道家先师参与重修玉皇庙的一段历史。 57 年后,即王真人羽化升仙一年后(1264 年),姬志真受命“盥丹燔柴造器盈二十八舍辅佐紫薇”次年在玉皇庙举行了盛大的重光大典。这不仅是晋城工匠精神和民众信仰的生动体现,更是道教文化和空星文化在晋城的具体实践和历史传承。

府城玉皇庙至元三十一年(1294)《玉皇庙行宫记》碑:“至元二年(1265)府城刘宽……丹青像设……皆丙耀奂骇其观”,这与姬志真1264年备料着手督烧“造器盈二十八舍”的时间不谋而合。无独有偶,晋城的另一处国宝高平董峰元代万寿宫,《重修万寿宫》碑碣中也曾提到了大德十一年(1307年)在“东西云堂”内塑二十八宿和北极四圣塑像,东西云堂各供奉14尊神像。这和玉皇庙二十八宿塑像为同一时期皆为本地工匠所作对应无疑,与元代雕塑大师刘元(刘銮)无关。

晋城古人最早以太阳为宇宙中心给古镇取名“大阳”;以二十八宿东方青龙七宿中的“箕”为方位取名“大箕”;以北方玄武七宿中的第一宿“斗”为皇城相府内城的“斗筑可居”“斗筑居”命名,以北方第七宿“壁”为陵川的“下壁”“东壁”命名; 以南方朱雀七宿中的“轸”为沁水嘉峰和高平北诗的长畛(古“轸”通“畛”)村以及高平神农镇的长畛坡命名;以西方白虎七宿中的第一宿“奎”和第七宿“参”为泽州高都的“奎升庄”和陵川古贤寺的“参院”命名等。这是二十八宿文化在晋城发展史上的历史年轮和文化记忆。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如今,府城玉皇庙二十八宿彩塑以其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内涵,生动地诠释了古人对宇宙星空的认知和敬畏。它们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承载着晋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总之,自古以来,晋城就是一个关乎国运全局的战略要地,得上党者扼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晋城还是一个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地方,民风淳朴,谦卑善良,所以晋城自古神仙多,农耕文明、始祖文化、仓颉文化、二仙文化、圣贤文化、围棋文化在这里独成体系,扎根发芽,开花结果。晋城也是一个不出皇帝出忠臣良将的地方,这里是汉将军陈龟的故里,他和著名元代河防大臣、水利专家贾鲁、明代户部尚书王国光、兵部尚书张昺以及清代封疆大吏祁贡等都是晋城人,他们忠心耿耿、正直坦率、忧国忧民,万民敬仰。晋城是一方有着浓厚民族大义的群体,炎帝神农的“北祖南传”使农耕文明从羊头山走向大江南北,陵川号兵,从王莽岭吹响了全国抗日战争和解放的号角,人民作家赵树理从晋城乡村写尽了农村农民生活的悲欢离合。伏羲在析城山观天,女娲在浮山补天,围棋从棋子山发源,人类战争史上最惨烈的战争长平之战,这里有保存最早的戏台——高平王报戏台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距今841年,还有最早的民居——高平陈区镇中庄村元初大元国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姬氏民居,距今730年,有最优质的兰花炭、丝绸(潞绸)和中药以及品种最全的五谷杂粮,晋城的古建筑和古村落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在黄河流域和全国范围内都占有重要地位。保护晋城的古建筑和古村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让这些历史文化瑰宝得以传承和发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晋城力量。(焦广文)   

版权声明:
中国国情在线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均为用户发布或互联网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gqdtck@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