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以宣传国情国力、关注民生民意为宗旨,为基层提供学习交流、信息咨询服务,系全国信息资讯服务类门户网。
编辑:朱小姐 投稿邮箱:gqdtck@163.com
中国国情在线

我的春运我的福

浏览:73809 发布时间:2024-12-12 11:34

1994年,我高三毕业,从哈密铁路第一中学考入解放军郑州高炮学院(现已改为某炮兵防空兵学院郑州校区),从那时起就和春运结下了不解之缘,郑州到哈密、兰州到哈密、宝鸡到哈密、西安到哈密、成都到哈密,旅程距离短的、出行次数少的城市就不说了。这一次次春运经历记录下了我的人生轨迹,同时,也提醒我不要忘了哈密这个城市这个地儿、这个家乡这个根儿。

马上就到知天命的岁数了,算起来我已和春运“硬杠”“死磕”了大半生,除了个别年份,几乎每年“苦斗”一次。这一去一归,不敢说惊心动魄,至少也是艰难曲折,春运,让我提心吊胆,春运,让我精疲力竭,一次次想逃避,可又一次次去面对。妻哥傅军对我说,春运是一种人生体验,与没有春运的人相比,你是幸运的。他的话让我陷入深深的沉思。

“春运”一词最早出现在1980年的《人民日报》,因为1979年春节期间,我国运送旅客人次首次超过了1亿。在当时,这个数据可是了不得,现在回头看就有点小儿科了,因为现在每年春节运送的旅客人次基本保持在30亿左右。“春运”现象的出现,至少要同时具备三个的条件:深厚的文化、庞大的人口、广袤的地域。细细想来,这个地球上,除了中国,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有“春运”现象,作为我们是否应该感到骄傲自豪呢?!

春运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四个方面的运输,其中,铁路运输是重中之重,本文主要指的是铁路运输。我是铁路子弟,从小耳濡目染,对铁路人特别是乌鲁木齐铁路局基层铁路人的艰辛,感知尤为深刻,真的是风里来雨里去,没白天没黑夜,夏天热死,冬天冻死。铁路平时就累,春运期间就更累了,虽然活还是那个活,但安全压力陡然增加啊!我要向包括我同学在内的所有铁路人说一声“谢谢”,没有他们,我怎么能顺利返乡呢?

春节返乡最头疼的事就是买火车票了,从哈密归队时尤甚。哈密是个小城市,没有始发车,都是途经车,所以车票很少,就那么可怜巴巴几张,买一张票要使出浑身解数,真有一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感觉。每次买票要么是托关系找门路拿,要么就是豁出去,把身体裹得像个粽子冒着严寒在窗口彻夜排队,因为凌晨放票,如果等到凌晨去,那黄花菜都凉了。

我记得来家里拜年的亲朋都爱问一句:“建成回部队的票怎么样了?”如果得到的是肯定的回答,他们就会长松一口气,仿佛心中一块大石头落了下来,并转而夸赞建武哥,因为大家都知道是建武哥帮我拿票,而此时的建武哥也会很得意地谦虚一番。如果得到的是否定的回答,他们就会热心说出一大堆七大姑八大姨的关系来,不论真管用假管用,我们一家都马上表达谢意。总之火车票的事,在那个特定时段,是关键是核心是焦点是主题,是一等一的头等大事。

当年我在西北驻军工作时,外甥女在厦门读书,回哈密必须转车,要么是西安,要么是兰州,有舅舅在兰州上班,自然是选择兰州转车。建华姐心疼女儿,给我这个弟弟下了死命令,必须搞上卧铺,姐有要求弟有动作。有困难,找苗哥,苗通军大哥在工作上是我的好老师,在生活中是我的好兄长。他是真的人缘好,朋友遍天下,好像没有他办不成的事,他总能托铁路局的朋友帮我要到卧铺票,这让我在家中好有面子。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行了购票实名制,让猖獗的“黄牛党”消失了,方便了群众出行,社会治安也明显好转。

返乡也好,归队也好,都要带东西。带东西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域的差异性物产,还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既有特色,还很实用。时至今日,我仍然会不嫌麻烦、不顾辛劳地带东西,尽管现在商品很丰富、流通很迅速。我喜欢亲手把礼物交给家人、朋友,我也喜欢看他们接到礼物时的笑容,亲情需要载体,亲情需要形式,能为别人做事,能让别人开心,是一件很愉悦的事。

想多带东西,就要会收纳,说白了就是要在有限的箱包内尽可能多装东西。总的指导原则是合并同类项,同一类东西放置在一起,同时要考虑到物品的体积和性质,个头大的耐压的放在底层,个头小的不耐压的放在顶层,重要的物品贴身携带。什么物件拉、什么物件背、什么物件提,都要分配好,确保能够独立完成进站、出站的短距离位移。其实,很多好习惯都是在生活中一点一点积累、一点一点固化出来的,实现的过程就是要亲自动手,不动手只动嘴,就把自己废了。

春运安检是严格的,也是闹心的,环境对人的心理暗示作用很大,即使是一个很淡定的人,看到火车站人山人海的场面,也难免会发慌,加之自己又大包小包的,且被臃肿而迟钝的人流裹挟着,更是如此。印象中,人群中小冲突、小摩擦此起彼伏,戴红袖箍的,戴大檐帽的,嘶喊着维持着秩序。安检手段单一直接——开包,安检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旅客的配合程度决定了安检的速度,通过观察我找到了窍门,一个是找男职员负责的安检通道,一个是找老人家较少的待检队伍。你看,不仅是工作中,生活中认门、站队也同样重要呢!

每次看到火车站人头攒动的旅客,或许是因为军人的职业习惯,我就会想一个问题,如果这个时候有假想敌对我们下手,把城市周边的铁路、公路、机场打掉,我们可怎么办?大量人员被压缩在一个狭小的空间,水电怎么保障?食物怎么进来?垃圾怎么出去?人员怎么疏散?情绪怎么安抚?等等,平时的小问题,战时可能都是大问题。这不就是制机动权的问题吗?由此可见,我们的“春运”该有多么重要!

那时列车的速度很慢,从哈密到郑州基本上是两昼夜,整个行程大致有三个阶段,刚上车时很兴奋,活蹦乱跳的,一个昼夜之后,就会变得萎靡,无精打采的,快接近家乡时,则又变得生龙活虎。我清楚地记得车过甘肃柳园车站,我就激动地坐不住了,开始念叨沿线小站,这其实也是估摸到家的距离。从东到西依次是尾亚、景峡、思甜、翠岭、山口、土墩、烟墩、红桥、盐泉、红旗村、黄芦岗、红光,红光车站一过就是哈密车站了,这些车站现在基本上都没有了。对了,我就是在烟墩车站出生的。

说真话,两昼夜的旅程很累,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在火车上坐两天两夜有点不可思议,事实上,还不全是坐,相当长的时间还要站,因为我是军人,军人就要给老人、妇女、孩子让座位啊。但是到家后,旅途中吃的苦受的罪,我都不会说,只说一路上很轻松、很顺利,再说一点遇到什么好人、碰到什么好事,总之就是让家里人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那时的人都是这样,想的都是家人家庭,为家人家庭付出是天经地义的事,没有什么值得摆谱炫耀。

由于车厢内人太多,不要说过道,就连座椅下也是人,那时的人上车都爱带几张报纸,就是干这个事的,基于这种情况,我就尽量少活动,尤其是要减少到卫生间的次数,有时卫生间也被人占领着。我母亲很有经验,她给我带八个鸡蛋,一天吃四个,既能扛饿,还不解手,再控制好饮水,真的能挨过这48个小时。我真心相信“家有一老好似一宝”这句话,和老人说话要会倾听,不要总觉得老人啰嗦,啰嗦中有真货,问题是你识不识货。

那时的人很简单,没有啥心眼心计,坐在一起很快就熟悉了,天南地北就开聊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多年的老友呢。聊到开心处,往往就开始互赠食物,甚至喝上一点半点,那气氛是相当热烈,我就和同在郑州其他军校读书的新疆籍学生喝过小二。这个春节,恰逢央视播放电视剧《南来北往》,那个时代的物质生活简朴甚至比较清贫,但是人们的精神状态是积极健康的,是真诚友善的,真怀念那个时代的人际关系。

这个春节还听到了一个新词“经济舱综合症”,用最简单地话说,就是由于乘坐的交通工具价格低廉,条件不好,引发的身体种种不适。在票价贵与贱、体验舒适与不适之间,当然是一种矛盾,但我个人隐隐觉得,这背后会不会有资本的影子呢?

今年,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我是坐绿皮车返乡的。我坐的绿皮车是Z字头,意思是直达,速度本来很慢,但停站很少,就显得快了。人生也是如此,如果你出生就是高铁、动车,不必得意,如果你出生就是绿皮车,也不必失意!坦然接受,全力奔跑,不要停,只要不停,就有希望,就会成功!别人可能跑几年,你也许要跑十几年,别人可能跑十几年,你也许要跑几十年。

成功这东西就是这样,你越想它来,它可能越不来,你压根不去想它,它偏偏就来了,你完全无法把握。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来得太早未必是好事,来得晚点未必是坏事,我的人生体会是,早到的不坚实,晚到的更坚实!今年春运前期,京广高铁、沪杭高铁遭遇雨雪冰冻极寒天气,不能正常发挥性能,途中“趴窝”,反而是绿皮车危难之中显身手,似乎也说明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都说家乡好,可为什么还要离开家乡?看来外面的世界更好,既然外面的世界更好,为什么偶尔还要回家乡来看看?大概率是因为有人,有故旧亲朋,在外好也罢,孬也罢,内心总是舍不得一些人的!如果没有人,可能就真和家乡断线了!返乡,泪眼朦胧,归队,泪眼朦胧!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因为心有所系,所以内心深处渴望春运的到来,在春运的过程,我又一次次体会到归心似箭的感觉,是折磨,更是幸福。节气就是人气,年味就是人味,人是根本,没有家人的节,没有家人的年,还有什么意义呢?

你可曾被亲朋送别,你可曾被亲朋迎接,你可曾被祝福的眼眸凝望,你可曾被热情的臂膀拥抱……我们能在外单打独斗,不就是因为我们背后有勠力同心的家庭吗?

我——期盼下一个春运的到来!

(本文作者高建成,祖籍河北保定定州,出生成长于新疆哈密伊州,曾任陆军上校,2016年12月退出现役,现为某集团研究所专家,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版权声明:
中国国情在线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均为用户发布或互联网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gqdtck@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