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伊始,当代青年作家、文化创意学者孙华伟历时五年之功创作的纪实文学著作《西汉秘云——定陶王陵与汉宫往事》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该作品甫一上世,得到了文化大家、考古专家、历史学者、文旅人士及各界读者的广泛好评,这也是目前以“十大考古新发现”定陶王墓地(王陵)为主题线索创作的我国首部汉帝陵墓实例历史与考古科普文学专著。
该著作以定陶王陵及2号汉墓考古发掘为主线,以西汉末年政治社会及宫廷斗争为背景,以纪实文学之手法,以层层设问之结构,由“定陶王陵2号汉墓何以震惊世人?‘黄肠题凑’墓葬有何奇特之处?2号汉墓的主人究竟是谁?2号汉墓为何空空如也?地宫最终发掘了什么宝物?定陶王刘欣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宫廷斗争中的傅丁二后经历了什么?王莽摄政时为何派人毁墓?定陶王陵汉墓还有哪些未解悬疑?刘邦与定陶有怎样的不解之缘?定陶王陵汉墓何时获得新生?”11章76节(含附录)组成,全书16万字,追溯厘清了定陶王陵、汉墓群、“黄肠题凑”墓葬与西汉王朝、帝王及其家族、外戚等历史人物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还原历史,解疑释惑,以古鉴今。
据了解,该书有六大特点:
一是“新”。书中呈现了目前最新的历史考古发掘成果,以供广大读者深入了解考古发掘的最新信息与最新进展。书中既有中国考古学界最高专业机构、最为权威的考古学家之论断,又有参与全国重大考古发掘实践的资深专家之意见,还有来自各级媒体、各地相关人士之视角,均为目前关于定陶王陵及2号汉墓最新的资讯与认识。
二是“全”。据了解,该书是目前我国以“十大考古新发现”定陶王陵及“黄肠题凑”汉墓为线索、以汉末政治社会及宫廷斗争为背景、以历史考古成果转化与新时代定陶文旅产业发展为前瞻的首部全景式文学读物,同时涵盖了汉之始祖刘邦在定陶的“人生五部曲”、王莽代汉建新及西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礼制等诸多方面。
三是“专”。该书由国家文化部原副部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原会长、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黄留珠,中国散文学会会长、中国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叶梅,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秘书长陈玲,当地历史文化资深专家、菏泽历史文化与中华古代文明研究会创始会长潘建荣等数位来自历史学界、考古界、科普界、文学界的权威专家学者给予点评和推荐,极具权威性和专业性。
四是“特”。该书作者孙华伟既有定陶籍作家的烙印,又有在解放军特种部队服役的背景,而且该书呈现的帝王级陵寝定陶王陵2号汉墓就在作者的家乡,是以“天下之中、千年古城”定陶作为历史文化基点的,可谓“家乡人写家乡事”,因而该书是极具地域特征和文化属性的“特色读物”和“文化土特产”。
五是“活”。针对当前历史与考古科普类著作专业性强、信息量大、易生涩难读、枯燥乏味等实际,作者以科学合理、人性化的理念与思路,采用“文字+图片+人物绘图+表格+注释+附录”等复合型行文形式,研精覃思、精雕细刻、不厌其烦,注重宏观布局与微观细节的有机结合,尤其是首次采用了本地摄影家孙本灵先生在考古一线拍摄的首批元始图片、资深书画艺术家王贵景先生绘画的历史人物形象,以文配图,以画辅文,相得益彰,提升了著作的艺术审美,增强了图书的可读性、可视化与感染力。
六是“普”。当前而言,孙华伟创作出版的这部《西汉秘云——定陶王陵与汉宫往事》,既是一部具有专业水准而又稀缺的考古通俗读本,又是一部具有政治高度、社会广度、文化深度、历史信度的纪实文学读本,更是一部传承民族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地域特色资源、讲好菏泽定陶故事、助力文旅产业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综合性科学普及读本。
该书由世界刘氏联谊会刘连腾主席题写书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著名考古学家刘庆柱先生和著名评论家,新华社副总编辑、《半月谈》《新华每日电讯》总编辑闵凡路先生作序。正如他们在序文中所言:作者围绕定陶王陵汉墓的前世今生,凸显了全国唯一帝王级陵寝“黄肠题凑”墓葬考古新发现的重要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呈现了定陶与皇室、国家与改革、政治与人性、历史与当代互为交织的全景式文本,为人们提供了宝贵而独特的历史文化精神食粮。人们从中可深入体验中华民族古代文明,深化对中华民族尤其是汉文明悠久辉煌历史的深刻认知。更重要的是,人们通过此书,可从历史长河中探索社会变迁的内在逻辑与规律,探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方位,发挥历史学传承文明、启迪未来,知古鉴今、资政育人,弘扬文化、助力发展的作用,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思想和智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