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5月8日至9日,“非遗开讲”第十一期活动在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实验楼如约开展。活动以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为指导,持续加强陶瓷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旨在以景德镇陶瓷大学“产学精英进课堂”项目引入非遗传承人与高校教师共同授课为实践方式,鼓励青年特别是在校大学生深入学习陶瓷文化和传统工艺。 该项目课程以“釉上装饰实践的守正与创新”为主题,邀请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粉彩代表性传承人——李文跃教授为学生们作“红绿彩瓷装饰的创作与实践”精彩的陶瓷艺术创作分享。
墨彩瓷,诞生于清康熙初年,历经三百余年的不断传承、创新、发展,衍变为装饰表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国瓷绘艺术重要流派。
自上世纪下半叶开始,随着科学技术与艺术思想的不断发展,当代墨彩瓷绘艺术接受着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双重洗礼,表现形式和创作理念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创新发展。创作过程中,开始摆脱传统墨彩瓷绘中存在的“传统图案化、装饰化依附器物功能”的理念,逐步尝试跳出“器物功能制约”,不仅在陶瓷器物上绘制墨彩加以装饰,更作为一种纯绘画审美价值的艺术表现形式,实现了墨彩瓷绘由“生活实用”装饰手法向“独立审美”墨彩瓷画艺术形式的巨大转变。
墨彩瓷画与中国画、油画等艺术表现形式相比,当代墨彩瓷画艺术表现形式已经具备同等的创作自由空间与艺术表现能力。
墨彩瓷画艺术的这场巨大转变,是一次艰难的跨越。上世纪的前半叶墨彩瓷绘,一度处于人才断档、技艺流失的困境状态。这一方面是由于墨彩瓷绘工艺复杂,绘画时间长,技术难度大、成本高,从艺者学习难度大,既费时又费力,导致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墨彩瓷绘工作。致使墨彩技艺人才老龄化严重,新生力量寥若晨星,技艺传承方式单一,使得墨彩瓷这一传统技艺面临濒危处境。
另一方面,传统的技艺传承方式极为单一,以“家族式传承”以及“师徒式相授”为主的传承方式,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对传统制瓷技艺高度重视,及时调整了人才培养模式。
当代墨彩瓷绘人员,大多接受过艺术院校的系统教育培训,或接受过陶瓷艺术研究院、所、工厂、作坊的长期实践训练,既具有扎实的专业修养,又有较好的创新意识。他们不仅擅长主题墨彩瓷画、题诗写款,还深谙器皿造型设计、原料、拉坯、利坯、施釉、烧成等全部工艺流程,其墨彩瓷绘者的艺术修养以及创新意识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2018年,墨彩瓷绘更是得到国家艺术基金的重视,《墨彩制瓷技艺人才培养》项目立项标志着景德镇墨彩技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项目对加强当代墨彩瓷的技艺传承和创新水平提升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赋予当代墨彩瓷绘以全新的生命活力与发展。
墨彩瓷绘伴随着时代的兴衰,朝代的更迭,墨彩也曾几度辉煌迭起,墨彩瓷画亦是中国文化精神时代表征,新时期墨彩瓷画艺术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在充分吸收传统艺术精髓的基础上,结下当下的时代精神推陈出新,才能促进陶瓷墨彩瓷画艺术的延续和发展。
同时,又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特长,不断挖掘、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开拓陶瓷表现新领域,充分展现墨彩瓷画作品精湛的工艺,神奇的艺术魅力,表达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丰富文化的内涵与材质美感,创造性表现具有时代气息的当代墨彩瓷画艺术样式。
一、个性化当代性发展
个性化,是艺术作品与工业产品最大的、最本质的区别。当代墨彩瓷画艺术家,当代墨彩瓷画,一方面,向传统学习,继承传统墨彩色彩高雅、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特点。
一方面又着意强化艺术创作的个性化当代性主体意识、情感意识的表现,借助当代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创新艺术的表现性形式,发挥自己的艺术创作灵性。
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瓷画艺术家各自鲜明的思想性格,注入强烈个性情感与时代特征,墨彩瓷作为一种表现载体,将艺术家的个人情感与当代社会现实生活的感悟融合在自己的作品中,在创作中求新求变,从而为传统陶瓷注入新的生命元素,使传统墨彩产生质的飞跃,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语言与时代气息。
可以说,优秀的当代墨彩瓷画,是作者个性化情感和对自然生活感悟艺术性表现的完美体现。同时,个性化的艺术创作,催生出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表现,这是墨彩瓷绘的发展趋势,也是墨彩瓷绘技艺的传承创新动力所在。
二、 创作观念的变革
在当代墨彩瓷画的艺术作品,创作者们将作品的个性艺术表现形式与作品的当代性表现摆在主要位置,这一举措增添了当代墨彩瓷画艺术表现的审美品位,并丰富了墨彩瓷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特色,这是传统墨彩瓷绘作品画所不及的。
传统的墨彩瓷绘装饰多具体描绘特定的历史、特定的人物,或以古典小说、神话传说、诗词中的人物为装饰题材内容。而当代墨彩瓷画作品装饰题材,内容从表现内容的特定性向自由性发展。
一来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可不具体地表现某个朝代、某个历史人物典故,代之与丰富的人物遐想与寄托自己的情思
二来装饰内容的自由性也为瓷绘创作者展开了想像的翅膀,并为画面人物造型的变化与表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一突破,改变了墨彩瓷绘人物装饰以说明性图示表现为主万变不离其宗的传统装饰习俗,从而使创作者能够将更多精力转移到艺术表现形式、作品时代性与意境、气韵格调等方面的美感追求过程中。
三、 艺术与工艺交换辉映
当代墨彩瓷绘人员由于有开阔的知识背景及各有所长的技艺才能,墨彩瓷绘创作者思维从单向思维传统型,向多向思维开拓型发展,因而出现了墨彩瓷绘在工艺性很强的造型中加入艺术的表现,或者将传承的文化转换成现当代艺术形式,并综合应用多种装饰技艺、多种工艺材料、多种艺术表现创造手法为一体的新趋向。使作品形式符合当代气息。其艺术与工艺之间的创新与突破,极大地促进了墨彩瓷绘艺术向更高层次和纵深方向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墨彩装饰绘画艺术语言。
当代墨彩瓷绘艺术这种工艺与艺术更新与创造上的突破,是把墨彩瓷的工艺与技术的特性同其他陶瓷绘画艺术装饰特点进行有机的结合。更注重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新材料和创新新的技法,更注重综合运用多种新材质和新材料,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优势和特性。在作品上借古今之式运以新意,为墨彩瓷绘创作更新与创造提供了广阔之路。
有的作品把油与料肌理变化的特性效果同墨彩绘画主题表现内容相结合,体现材质之美,有的把墨彩瓷清丽典雅之意蕴雅趣与粉彩瓷粉润柔和之秀美工艺融为一体,创新和变化出众多的创作手法。
有的还在某一画面以单一墨彩红色作画,主题纹饰则用墨色变化状写主题纹饰,形成“万红从中一点绿”的强烈对比效果。当代墨彩瓷绘艺术家的作品创新,不局限于工与艺的表现形式更新
除了使用传统绘画装饰的笔与彩料外,还不断探索高温色釉绘画与墨彩瓷绘艺术性表现技艺相结合,釉下高温色釉绘画和釉上粉彩绘画合于一体,呈现出意趣丰富,天人合一的效果,体现了自然与人的对话,情感与物的交流。别有新意地创造出有思想、有主题的纯艺术,当代墨彩瓷画艺术表现新天地。
四、作品的时代感
笔墨当随时代,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殊社会现实,相对应的特殊社会现实,延伸出特殊的时代精神。文化产品、艺术作品,作为各时代精神最直观的展示媒介,最能反映出其所属时代的审美旨趣与时代精神追求,时代性是文化艺术作品最能引起当代共鸣的基础,也是作品流传延续的价值所在。
墨彩瓷绘作者,作为时代的亲历者、见证者、创作者,通过不同的绘画形式、画面表现、技法与艺术风格,反映着不同时代的精神追求。回望不同时期的墨彩瓷绘作品,那些反映时代风貌,展示时代生活,兼具时代性、作者个性主题性的经典作品,始终闪耀着璀璨的艺术魅力。而那些重复前人,抄袭前人,脱离时代毫无艺术建树的作品,由于作品没有反映时代,反映社会生活,时间久远将逐渐被历史所淘汰。
在当代墨彩瓷绘艺术创作发展中,我们也时刻强调艺术创作的时代感,恢弘的时代,有着恢弘的精神,以及一批不屈不挠的人物与百转曲则的故事,如何运用好手中的笔墨,以艺术视觉语言为媒介,创造出新的表现形式、新的绘画语言,为恢弘巨变的时代做出艺术的注脚,这是我们当代墨彩人必修的功课,也是创新的必要过程。
沉潜经典,入古出新,是任何一门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过程。墨彩瓷画技艺的传承发展,始终离不开对传统墨彩制瓷技艺的学习与理解,了解墨彩瓷画的色彩语言、与图案寓意,理解墨彩瓷画背后的中国传统审美旨趣,以及更本源、更本质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墨彩瓷画,作为中国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不论处于任何时代、不论作于任何器物媒介之上,中国文化精神的烙印丢不掉、抛不开。传承创新,就是在扎稳“根”的基础上,逐步追求创作的个性化,拓展作品创作理念,更新作品创作的工艺与艺术,展现作品创作背景的时代感、历史感,推动墨彩技艺的不断革新,促进墨彩瓷绘艺术的延续和升华,让墨彩瓷绘技艺绽放出新时代的光彩。
五、我的墨彩创作实践
1.历史典故系列作品
2.文化遗产系列作品
3.界画系列作品
4.墨彩创新系列作品
————人物链接————
李文跃,1959年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擅长粉彩、墨彩、高温釉彩绘画、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陶瓷技艺非遗传承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武汉理工大学、泰国东方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二级教授、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景德镇市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陶瓷分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非遗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国家精品课程《陶瓷粉彩装饰》主持人,中国大百科全书《陶瓷装饰》卷主编,国家艺术基金《墨彩制瓷技艺人才培养》项目主持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粉彩代表性传承人。
他将粉彩瓷的粉润柔和与墨彩瓷的清丽雅致融为一体,创立“粉墨彩瓷”瓷绘艺术 。代表作品《十八罗汉》瓷板画1990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并有《忆江南》、《婴戏图》等作品在国内外艺术大展中多次获奖,《丝绸之路》、《九老观画》、《唐人诗意图》等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馆藏。并多次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赴法国、突尼斯、摩洛哥、加篷等国家讲学与艺术交流活动。撰写出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 陶瓷装饰》(网络版)、《景德镇粉彩瓷绘艺术》、《景德镇陶瓷史·现当代卷》、《景德镇粉彩瓷》、《图案装饰基础》、《中国陶瓷职业教育发展史》等代表性理论专著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