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6日电 题:(领航中国·红色足迹)抗战烽火
新华社记者朱玉、肖春飞
【解说】光影散落,岁月就这样在参差中走过山河。
就在这片土地上,黄土飞扬之间,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曾奔走在安史之乱的逃亡队伍中。
山川破碎,亲人离散,诗人感伤而无奈,奋笔写下了他千古名篇的第一句:国破山河在。
1100多年后,以诗书作为传家之宝的中国人,从童年就无数次地吟诵这首诗的中国人,被日本鬼子的剌刀逼向了墙角。
青砖黑瓦沦陷于铁蹄之下,飞檐斗拱飘扬起倭寇之旗。
【同期】老红军 李光
那时候日本它不讲理,老百姓的小孩子他捅死,老太婆不能走,他就把人家打死。
【解说】中国,以谦让忍耐为美德的中国,先后与22个国家签订过745个不平等条约的中国,面临着别无选择的选择:反抗,或者毁灭。
曾经行走在逃难人群中的诗人杜甫,已经顶着早生的华发远去。黄土地上,又出现了一支队伍。早在九一八事变的第三天,他们就喊出了抗日的口号。即使在身上披冰雪,嘴里嚼草根的时候,这支队伍都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
在这支队伍中,也走着一位满含赤子情怀的诗人。
在陕北清涧,刚刚结束长征几个月的红军,在黄河岸边,又吹响了东征抗日的集合号。
看着窗前飘落的雪花,听着远处隐隐的号声,身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诗人毛泽东,把目光投向那写不够爱不尽的无限江山。
就着这张小炕桌,北国风光,在尺牍之间,定格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才华和洞察力,不仅存在于诗词歌赋中,更在于他们对敏感政治形势的把握。
1935年年底,在陕北子长县,一个叫瓦窑堡的地方,中国共产党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这就是瓦窑堡会议会址。
当时的13个与会者,把这间简陋的小屋塞得满满的。但斗室之小,无碍吞吐山河的气概;不大的窑洞,盘整的也可以是天下的恢宏格局。
谁也不曾想到,遍及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火,竟始自于这个小小的窑洞。
1936年7月,曾坐在这间屋子里的与会者之一毛泽东告诉一位美国记者:“蒋介石总有一天要面临选择,要么抗日,要么被部下打倒。来自他的将领和抗日群众的压力越来越大。他做出决定的时间不远了。”
仅仅5个月后,也就是瓦窑堡会议整整一年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在民族的共同敌人面前,两个政治见解不同的政党,再次握起手来。
就在那首著名的《沁园春·雪》问世之时,日本内阁事变,军国主义的狂妄战车,拧紧了最后一根发条。
这是北京古代的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晓月。为了形容长桥碧波明月之美,清朝两个最有才华的皇帝,分别都为盛景动了笔墨。
1937年的夏夜,就在卢沟桥边,日本侵略者终于再也忍不住自己的贪婪,用剌刀挑开了全面侵华战争的帷幕。
好战的日本以为只要拔出武士刀威胁一下,便可以使近邻臣服,但侵略者失算了。
中国自此忍无可忍,中国自这一天起无需再忍。
这个以前几乎是在海岸上架起几门炮就可以占其土地、逼迫其赔款的国家,开始拼死抵抗,打得惊天地、泣鬼神。【同期】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 李前宽
1931年的九一八已经统治了我们那么多年了,到了1937年,这6年多将近7年是有谋略的,所以日本他就在这个御前会议上就有这样一个国策啊,或者纲领性的,御前会议啊,天皇主持御前会议说欲霸世界,必占中国,欲占中国先占满蒙啊,一步一步,就是东北已经没了,华北又开始,紧接着就吞并全中国了,所以这时候就真是像国歌里面说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
【解说】然而,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没有毕其功于一役。卢沟桥事件爆发的1937年,中日实力相差巨大。当年,日本钢产量580万吨,中国仅为4万吨;日本生产飞机1580架、坦克330辆,中国为零。
如果不知当年中国之衰弱,也不了解当时的中国政治之腐朽,就无从感受抗日战争之艰苦卓绝。
在衰微的国力和腐败的政府统领下,以步枪、手榴弹为主要作战武器的步兵部队,面对着已经磨刀霍霍多年的战争机器,纵使将士用命作战,开始的失利也是可以想象的。
这里是法国的一个区。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反攻最著名的战役——诺曼底登陆在这里举行。诺曼底登陆战役,是20世纪最大的登陆战役,也是战争史上最有影响的登陆战役之一。因其惨烈,被称为“最长的一日”。在这次战斗中,盟军伤亡一万人。
但在中国战场,以血肉之躯对抗钢铁的战斗处处皆是。淞沪会战最激烈阶段,中国军队每天要消耗一个师。
在抗战进行到10个月时,1938年5月,不仅东三省难以收复,甚至从山海关到杭州湾,北部、东部中国主要的大城市都已沦入敌囊,上海、南京、太原、武汉相继失陷,国民政府不得不迁都重庆。【同期】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 李前宽
1931年的九一八已经统治了我们那么多年了,到了1937年,这6年多将近7年是有谋略的,所以日本他就在这个御前会议上就有这样一个国策啊,或者纲领性的,御前会议啊,天皇主持御前会议说欲霸世界,必占中国,欲占中国先占满蒙啊,一步一步,就是东北已经没了,华北又开始,紧接着就吞并全中国了,所以这时候就真是像国歌里面说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
【解说】然而,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没有毕其功于一役。卢沟桥事件爆发的1937年,中日实力相差巨大。当年,日本钢产量580万吨,中国仅为4万吨;日本生产飞机1580架、坦克330辆,中国为零。
如果不知当年中国之衰弱,也不了解当时的中国政治之腐朽,就无从感受抗日战争之艰苦卓绝。
在衰微的国力和腐败的政府统领下,以步枪、手榴弹为主要作战武器的步兵部队,面对着已经磨刀霍霍多年的战争机器,纵使将士用命作战,开始的失利也是可以想象的。
这里是法国的一个区。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反攻最著名的战役——诺曼底登陆在这里举行。诺曼底登陆战役,是20世纪最大的登陆战役,也是战争史上最有影响的登陆战役之一。因其惨烈,被称为“最长的一日”。在这次战斗中,盟军伤亡一万人。
但在中国战场,以血肉之躯对抗钢铁的战斗处处皆是。淞沪会战最激烈阶段,中国军队每天要消耗一个师。
在抗战进行到10个月时,1938年5月,不仅东三省难以收复,甚至从山海关到杭州湾,北部、东部中国主要的大城市都已沦入敌囊,上海、南京、太原、武汉相继失陷,国民政府不得不迁都重庆。【同期】中国延安革命纪念馆副馆长 霍静廉
我们这次新馆成立的时候,收集了一本日本人印刷的书叫改造,论持久战是毛泽东1938年5月在延安凤凰山写成的,而日本人这个杂志1938年7月28日,就公开发表了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全文。
【解说】陕西延安革命纪念馆里珍藏着一张已经泛黄的明信片,上面有美国记者爱泼斯坦于1944年9月16日亲笔写给日本裕仁天皇的信。
这一年的8月,爱泼斯坦等三名外国记者从延安赴前线,他们对八路军战士、支援抗战的群众、日军俘虏进行了广泛采访。
在山西乾县,爱泼斯坦来到八路军刚刚攻克的一个日军指挥所,发现了一张日军留下来的空白明信片。
回想起这些天的所见所闻,爱泼斯坦立即提笔在这张明信片上给日本裕仁天皇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写道:“我们在这里,在最近的几个星期里,与很多日本人谈过。这些日本兵原是被八路军俘虏过来的,他们现在了解到你们所发动的战争是罪恶的,必然是要失败的。”
由于邮寄条件有限,这张明信片没有寄出去。但作为对自己在延安5个月工作生活的纪念,爱泼斯坦先生一直珍藏着它。
另一位美国记者则在他的采访手记中这样描述:“令人最难忘的,是农民出身的普通士兵。尽管他们身上长满虱子,没有分文军饷,忍饥挨饿,受尽凌辱,却以其不可思议的自我牺牲精神,使生命的价值弥为珍贵,一个伟大民族的谋求生存、自强不息的斗争也因而成为一项崇高的事业。”
这位美国记者描写的就是那些被中国共产党发动起来并最终汇成了抗日洪流的普通百姓。他们在走上前线时,三分之二的人手中握的还是大刀长矛。枪支弹药,要靠自己从侵略者手中夺取。
直到抗战胜利,总数超过90万人的八路军也只有37万支枪,平均3个人一支枪,每支枪平均不足20发子弹。 【同期】老八路 贺树才
我们农民那时候吃饭相当困难,没有粮食吃,一年打的粮,像我们家里面一年就打个十来担粮,要多一半拿出来支持抗战,那是任务,因为要救国了嘛。就是比较艰苦。(未完待续)
【解说】1944年春,成都一所公园的抗战募捐现场,出现了这样的情景:一长串衣不蔽体的盲人乞丐,一个挽一个,踉踉跄跄把乞讨来的全部铜元、镍币,叮叮当当地放进“救国献金柜”里,然后蹒跚下台。顿时,全场哭声四起。
这是中国读书人平日里每天都要接触的墨盒,质地普通,并不罕见。
但是,请注意那上面遒劲的大字。
胜利,胜利!这是最普通的中国人日复一日中,对胜利的渴望和呐喊。这是比黄金更为贵重的信念之火。
这是一位四川父亲送给自己即将奔赴前线的儿子的裹尸白布,也可以说是一面誓死杀敌的战旗。
这位父亲在裹尸白布的正中间写下一个大大的死字,表示了为国赴死的决心,白布右边的题字是“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左边题字是“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父手谕。”
当中国农民勒紧腰带,甘愿为了抗战忍饥挨饿时;
当中国的乞丐把维持生命的最后一个铜板,扔进募捐箱时;
当中国的文人,把信念铭刻在自己的文房四宝上,坚守着“胜利”二字时;
当中国的父母,为亲生儿子带上裹尸之布,不畏骨肉沙场捐躯,只求驱外辱于国门时;
侵略者焉能不败!
时光似乎在这里凝固了。
处于延安王家坪的中央军委大礼堂,会场中,悬挂的仍是当年抗战胜利后的庆祝标语。
这棵大槐树和它身边的礼堂,曾见识过抗战胜利时延安军民涕泪满襟、漫卷诗书的狂喜。
时隔近70年的午后,胜利的喜悦仍然无遮无拦地冲过来,包围了每一个在场的人。【同期】老八路 贺树才
日本一投降我记得印象可深了,晚上了,家里吃饭了,听见街道上敲锣打鼓的开始了,我们不知道什么事,说日本投降了,哎呀大家高兴的,我记得那时候都大了,14、15岁了,就碗一放赶快就跑下去了,学校同学组织起来了,就参加游行。我们来到桥儿沟,那时候没有车,就是步行了,到了城里头。鲁艺学院的学员都化妆起来,扭秧歌,吹喇叭,打着鼓一块联合在一起,就在延安城里游行,上了宝塔山,这我印象最深了。
【解说】宝塔山,延安的标志。在塔旁边,有明代铸造的铁钟,党中央在延安时,曾用它来报时和报警。
在抗战时期,很多人奔着这座宝塔而来。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发表前后,是投奔延安人数最多的一段时期,最多的时候一天就有1000人来到延安。
【同期】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 刘煜
原来唐代的时候叫五座城池相连,后来荒废了,就留了一座延安府的府城了,党中央进来的时候那里人口就几千人了,两道街所有的店铺加起来123家,确实算是弹丸之地,但是为什么它在抗战中成为人民心目中的圣地,这个原因不是别的,就是因为延安抗日。
【解说】一份1942年5月日本人出版的《华北共军现状》披露,北平大学生到大后方去的占20%,投奔解放区的则达70%。
大批有志青年和革命志士沿着这样的泥泞小路,一路上背诵着自己写的诗歌,奔着宝塔山上的灯光而来,汇集到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同期】老八路 贺树才
日本一投降我记得印象可深了,晚上了,家里吃饭了,听见街道上敲锣打鼓的开始了,我们不知道什么事,说日本投降了,哎呀大家高兴的,我记得那时候都大了,14、15岁了,就碗一放赶快就跑下去了,学校同学组织起来了,就参加游行。我们来到桥儿沟,那时候没有车,就是步行了,到了城里头。鲁艺学院的学员都化妆起来,扭秧歌,吹喇叭,打着鼓一块联合在一起,就在延安城里游行,上了宝塔山,这我印象最深了。
【解说】宝塔山,延安的标志。在塔旁边,有明代铸造的铁钟,党中央在延安时,曾用它来报时和报警。
在抗战时期,很多人奔着这座宝塔而来。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发表前后,是投奔延安人数最多的一段时期,最多的时候一天就有1000人来到延安。
【同期】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 刘煜
原来唐代的时候叫五座城池相连,后来荒废了,就留了一座延安府的府城了,党中央进来的时候那里人口就几千人了,两道街所有的店铺加起来123家,确实算是弹丸之地,但是为什么它在抗战中成为人民心目中的圣地,这个原因不是别的,就是因为延安抗日。
【解说】一份1942年5月日本人出版的《华北共军现状》披露,北平大学生到大后方去的占20%,投奔解放区的则达70%。
大批有志青年和革命志士沿着这样的泥泞小路,一路上背诵着自己写的诗歌,奔着宝塔山上的灯光而来,汇集到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同期】中国延安大学教授 高尚斌
我们不怕走烂脚底板,也不怕遇上九腰十八拐,只怕吃不上延安的小米,不能到前方抗战,只怕取不上延安的经典,不能成为最革命的青年。
【同期】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 刘煜
像上海的一批知识青年,有些是教授的子女资本家的子女,在家里不是没饭吃啊,但是他们愿意要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到抗日的战场上。他们的口号是,打断骨头还有筋,剥了皮肉还有心,只要我剩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
【解说】历史的回音壁,不断在这里发出回响。
在当时的延安,这是一所宏伟之极的建筑。以现在的眼光看,它的规模还比不上一所小学的礼堂。但在中国共产党的党史上,这是一间极有意义的建筑物。
为了筹备这次大会,“七大”的会场中央大礼堂从1941年就开始建设。
全国各地的党代表,在得到通知后,一步步地走向延安,短的走了一个月,长的走了一年半。
【同期】中国延安大学教授 高尚斌
“七大”的成功就在于确立了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同期】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齐卫平
从延安你就可以看到,这个政党已经非常成熟地在考虑,谋划要建一个新中国,一种气派已经摆出来了。
【解说】这里的座椅讲台全是当年的原物。参观者每个都愿意站在桌子中间的位置,去体会领袖的视野,去感受那推动历史巨手的余温。
然而,有心者,却会站在这面极具震撼力的墙下回味不已。“同心同德”这四个字,是党的“七大”留给后人的无形遗产,只有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沉浮后才会明白其情之深,其意之广。
这儿,是延安的八一敬老院。从1959年到现在,共有300多位老红军老八路,在这里安享晚年。凑到一起,听力都不如当年的老人们,会各说各的打仗故事。
【解说】老人们最爱的,是他们的勋章。有些人甚至从来不让别人碰自己的勋章,换洗衣服时,自己动手把勋章换到干净衣服上去。
他们解释说,这是勋章,是我打仗挣下的。
(此文为新华社《领航中国·红色足迹》多媒体专题系列报道第六集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