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父亲杨秀山
1950年,在刚解放不久的新疆喀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军部的院子里,两口大缸里妖艳的荷花在随风摇曳,荷叶在招手,这让那些从洪湖走出来的将士们感到莫大的安慰。从1932年秋撤离洪湖苏区到解放新疆,十八年征尘未洗,如今看着婀娜的荷花,让他们倍感亲切,使他们又想起了魂牵梦绕的故乡,父亲杨秀山后来多次提起过这两缸荷花,每次谈及此事,都会激起他对故乡洪湖山水的思念,这就是他与洪湖割不断的故乡情。
1959年春末,我父亲应邀到贺龙元帅那里去开会,贺总见到他就说:“中央军委决定要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历史好好编写起来,决定组织一、二、四三个方面军战史编辑委员会。二方面军由我和光达负责,准备组织一个委员会,再组织一个办公室主管编写工作,我看由你来当这个办公室主任吧。”当贺龙同志看我父亲有点为难,犹豫时,说:"杨秀山哪,没有别人可想啰,还是你来干吧!你知道你们洪湖苏区死了多少人?你们家乡峰口街上来来去去拉锯牺牲了多少人呀,河里水都是红的啊!你不来干,怎么对得起牺牲的同志啊!湘鄂西根据地和红军吃"左"倾路线的苦,特别大,受到的损失特别多,不总结怎么行啊!有事多和我们几个商量”。父亲不再为文化底子薄、担子重、能力达不到而担心了,只好答应。三年后【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史】(初稿)终于完成。
1960年初,湖北省实验歌剧团在北京演出歌剧"洪湖赤卫队",他们请贺龙元帅提修改意见,贺老总对当时在红二方面军战史编委会工作的父亲杨秀山说"你负责找几个有关同志座谈一下,给他们提提意见”,后来,我父亲照贺龙元帅的意见办了。1961年电影“洪湖赤卫队”在北京上演了,我父亲应“北京晚报”之约,写了一篇千把字的观后感。文章后来登载在《北京晚报》上。当时,我和我的姐弟们分别在北京读小学,中学,“洪湖水,浪打浪”的歌声响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我们很快就学会了,周末回家,爸爸妈妈和我们一起合唱“洪湖水,浪打浪”,歌声在四处飘荡,爸爸的乡音和着我们的京腔,让人难忘。从爸爸那里,我们知道了爷爷曾是洪湖赤卫队队员,也知道了智勇双全的彭鼻子叔叔和敌人斗争的故事,我还曾把这个故事写进了我的作文里;从爸爸那里我们还知道了与爸爸一起参加红军的同村人共有43人,但最终能在天安门广场看到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的只有爸爸一人。其他的人为了共和国的建立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一次晚会上,爸爸见到周总理,总理在唱“洪湖水,浪打浪”的歌,他问总理“总理也会唱‘洪湖水,浪打浪’呀?”总理高兴地答道“我早就会唱了!”那时,爸爸常去北京饭店理发,所以能经常碰见敬爱的周总理。
文革中,因我父亲是红二方面军出来的干部,曾是贺龙元帅的部下,中央专案组对他进行隔离审查也就在所难免了。从1968年6月20日被隔离开始,体罚、车轮战,辱骂、殴打和逼供等非人对待,五年的漫长岁月,但最终专案组什么也没有查到,让那些打手们看到的却是一个老共产党员,解放军老战士的铮铮铁骨。看管父亲的战士换了一批又一批,他们刚来时警惕性很高,对专案组的指令言听计从,但随着审查的推进,他们看到的是审查者对被审者的法西斯式的拷问,他们既看到了父亲据理力争的正气,也看到了父亲身上的累累枪伤,事实教育了他们,也使他们明白了,身陷囹圄的这位老人是老革命,不是敌人,是革命的功臣。他们不再对专案组唯命是听,有的战士悄悄的让父亲休息,有的帮父亲换手表带,有的战士趁专案组的人不在时,帮我的父亲打水洗澡,洗脚。在他吃不下饭时,他们还劝他多吃点饭,并鼓励他要顶住。父亲被关押期间曾偷偷作诗,以诗言志。"洪湖一杨尊马翁,万里长征有行踪。悬崖峭壁扎根底,狂飙难拔不老松。”父亲被转到武汉军区第三招待所关押后,我的小弟看到战士打饭用的是我家的饭盒,猜到父亲住的地方可能就在附近,他悄悄跟踪打饭的战士,找到那栋楼,发现一层一房间窗户已被报纸封上,他无法见到父亲。有一天傍晚,一位战士趁专案组的人不在,偷偷带父亲到了一个僻静处,在这里,父亲见到了他的两个儿子。这也是父亲几年来头一次见到家人,父子相见百感交集,当父亲知道他们现在什么也干不了,不许当兵,又不能去上学时,父亲建议他们回老家洪湖,因为父亲知道,老家的人是不会欺负他们的,会为他们遮风挡雨。1973年初,王震伯伯来武汉检查工作,在他的追查和关心下,父亲才获得了解放。
2000年,父亲在301医院检查身体,肺部需作气管镜,我和妈妈陪着父亲,在检查室外等了很久,当父亲出来时,他的脸色苍白,双腿机械的挪动,我赶上前去急忙扶住他,检查的痛苦让他浑身无力,一步一步往病房走,走过了漫长的走廊,到了病房,父亲重重地躺在了床上,只见父亲从枕头下摸出一只绿色的火柴盒大小的音乐卡,打开卡片,优美的"洪湖水,浪打浪"的旋律立刻在屋里飘荡,父亲的脸色也渐渐平和了许多。这时我想起了大力士安泰的故事,希腊神话里安泰是父亲海神波塞冬和母亲地神该亚的儿子,他只要不离开大地母亲就是无敌的、不可战胜的。故乡给父亲的力量和慰籍是不可估量的五十年代初,他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闲暇时他常在玄武湖畔游泳,湖中有很多的荷花,他曾以荷花为背景留下了照片。他曾给我的妹妹写过一条幅,上书“出污泥而不染”……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军旅歌唱家彭丽媛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中,邀请了我父亲杨秀山和孙毅老将军与她一起合唱“洪湖水,浪打浪”,两代军人共同唱出了全国人民都喜爱的这首歌,留下了一段佳话。
2002年11月27日,父亲不幸病逝,我们怀着巨大的悲痛和他告别,当时播放的是“洪湖水,浪打浪”这支曲子。我们遵嘱护送他的骨灰去洪湖。12月初,天下着小雨,汽车在开过老家峰口时,突然响起了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在洪湖烈士陵园,亲戚们和当地的领导都来为他老人家送行,在两棵硕大的雪松树下,伴随着“洪湖水,浪打浪”的乐曲,父亲的骨灰撒在了故乡洪湖的土地上。大家在悲痛中完成了老人的遗嘱。次年,洪湖市政府又在这里立了一卧碑,上面刻着:"老共产党员解放军老战士杨秀山,1914---2002,洪湖人民敬立.
父亲,出生在洪湖,长在洪湖,为求解放他离开了洪湖,戎马倥偬中他思念着洪湖,最终他的骨灰又归入了洪湖这块土地,他将永远和故乡的人民在一起。
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
注:文中内容来源《鲜血殷红》。作者:杨秀山《将军风流》作者:卢玉驹、崔利民。
(作者系杨秀山二女杨亚林)